•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2-05-05 09:06:00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把准“三农”历史方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为引领,大踏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切实把“三农”这块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气象。

  心系“国之大者”,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农业稳产增产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安徽考察,都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安徽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农业气候条件适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也是畜禽产品、水产品、油料、茶叶等重要农产品产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都居全国前列,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817.5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十八连丰”的背后,是安徽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的使命担当,是以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生动实践,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到党政同责,党中央把粮食安全重要性上升到了新的政治高度,为落实“国之大者”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虽然近年来在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安徽省一直是优秀等次且位次靠前,但省委省政府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在粮食安全上既算经济账、又算政治账,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层层守好种好“责任田”。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就种业振兴、春耕备耕、大豆油料生产等开展专题研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任务已经落实到市县和相关主体。全省在地小麦、油菜长势好于常年,各地认真抓好田间管理,努力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坚决打好今年粮食生产第一仗。

  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抓住这“两个要害”就抓住了粮食安全的根本。安徽是产种、用种、供种大省,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约占全国库存量的11%,水稻种子出口量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聚焦到2025年初步构建种业强省框架目标,组织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支持合肥打造“种业之都”,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安徽芯”。从耕地保护看,安徽现有耕地8320万亩,位列全国第8,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提高1个位次。聚焦守好数量、质量“双红线”,省委专题研究耕地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出台《安徽省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措施》,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确保农田姓农、良田种粮。

  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21年12月,安徽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订共同推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安徽加快推动合作协议项目化、具体化,做好“绿”的文章,打响“特”的品牌,走稳“融”的道路。下一步,将重点建设稻米、小麦、生猪、家禽、蔬菜、水产、林特、茶叶、中药材等10个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打造长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树立全国绿色农业发展新标杆。

  聚焦中心任务,用好深化改革重要法宝,确保农民稳步增收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安徽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缩小区域、城乡及收入差距,过去5年农民收入大幅提升,朝着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省脱贫地区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省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省级负责同志继续联系帮扶原有贫困县,选派轮换第八批驻村干部,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抓住就业和产业两个关键。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安徽是劳务输出大省,抓好农民工就业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牛鼻子”。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启动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重点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快补齐工资性收入这块短板。坚持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加快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进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工作,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把产业链增值环节更多地留在乡村、留给农民,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各类新型主体联农带农成效明显。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安徽坚持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大力弘扬小岗精神,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越来越多的农村沉睡资产变成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

  办好民生实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农村稳定安宁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安徽同全国一样,进入乡村形态快速演变阶段,呈现出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等特征,我们着力办好农民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持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更好发挥乡村“蓄水池”功能,不断增进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乡村建成美丽新家园。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从2012年开始,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全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把握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不搞大拆大建,不赶农民上楼,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宜居宜业、彰显徽风皖韵的中心村近万个。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工作,乡村整体面貌显著改善。大力实施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年专项行动计划,环湖生态持续好转,加快把巢湖打造成为合肥最好名片。

  让乡风焕发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坚持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做法,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并实现县乡村全覆盖,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大力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进信用农户、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评定,促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常态化开展农村扫黑除恶,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法治乡村建设,连续10年进入全国平安建设先进行列。

  在乡土写就担当新作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一直以来,安徽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建立五大振兴专项小组并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健全重点任务月分析季调度年考核工作机制,形成闭环、压实责任。率先在全国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对全省“三农”干部开展轮训,全面提升能力水平。乡村振兴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字,必须以优良作风保障“三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2021年以来,安徽省级领导干部带头公开接访,引导和推动县乡两级认真倾听农民群众诉求,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下大力气解决好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省委召开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广大“三农”干部拉高标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掀起改作风、比服务、讲奉献、重实干的热潮,奋力谱写安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安徽省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