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04-25 09:43:00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根本问题来思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确保办学正确政治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服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理解领悟“两个确立”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就必须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同时,还要不断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

  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高校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崇高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德修身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做人做事的第一要务,历代圣贤无一不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奉为圭臬。立德树人,以德为先,要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逐步养成行善的良好习惯,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高等教育各环节,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形成多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机制,形成整体育人合力。

  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新时代更加需要高素质人才,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培养更加需要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新时代,对青少年加以正确教育引导至关重要。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坚持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相结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先生。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健全完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加强教师实践锻炼和系统培训,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时代重任,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继往开来,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总体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了世界中上行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开启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征程。但是,我国是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发展世界上体量最大的教育,高等教育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不同群体差异很大,教育改革点多面广,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短板,几乎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解决。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等教育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改革创新作为鲜明导向,扎根中国大地,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革故鼎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久久为功。要着眼于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与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新时代要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统筹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者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责任编辑:孙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