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办奥与生态城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举办绿色奥运,体现了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承载着人类建设绿色家园的共同梦想。
奥运会在城市举办,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同时,申办、筹办、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也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始,国际奥委会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将环境保护列为重要任务,并成立环境委员会,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具备环境优美的条件,这极大提升了申办城市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奥运会举办国,中国高度重视举办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了举办城市环境的显著改善。比如,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宣传绿色是一种理念、倡导绿色是一种行动、践行绿色是一种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推动北京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自筹办以来,将绿色、低碳、节能理念贯穿新建场馆设计、规划、建设全过程,构建低碳绿色交通体系,使用可再生能源保障赛事,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在城市生态环保方面亮点纷呈,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绿色办奥的理念与实践,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我们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借鉴绿色办奥倡导的理念、设计的方案、制定的措施、积累的经验,立足世情、国情、市情、民情,不断提高城市生态宜居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和美好城市生活的需要。
运用系统观念。我国将绿色办奥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系统观念谋划和开展各项工作。例如,无论是新建场馆、场馆改造,还是绿色赛区、海绵型赛区的打造,甚至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设计,都极为重视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把低碳化和零排放贯穿奥运会举办全过程各领域,厚植北京冬奥会的绿色底色。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重视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以系统观念引领生态城市建设。一方面,借鉴赛前、赛中、赛后的绿色办奥经验,加快构建全过程生态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既宣传好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公众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为生态城市建设赢得最广泛理念认同,又要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生态化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物质保障,还要提高生态城市治理水平,科学制定生态导向制度,强化制度执行,提高制度运行成效,以细心、耐心、巧心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另一方面,借鉴立足实践、因地制宜的绿色办奥经验,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城市发展历史、传承城市文化基因,建设各具风格、特色鲜明的生态城市群,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融入自然,注重发挥自然力量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坚持人民本位。绿色办奥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其重要价值指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生态化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要求。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自筹办以来,高度注重培养公众环保低碳意识,通过上线低碳冬奥微信小程序,设立低碳账户、奖励碳积分、建立低碳排行榜,鼓励公众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参与低碳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扎实推动绿色办奥理念落地。高质量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应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提高人民群众高品质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借鉴调动公众积极性、倡导公众参与的绿色办奥经验,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态城市生活新期待为目标,确保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城市生态化转型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各环节,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宜业、宜居、宜乐、宜游,通过厚植生态优势,让城市成为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桥梁、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纽带。
秉持开放理念。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共同的体育盛会,是各国人民增进了解、沟通感情、表达美好理想期待的大舞台。绿色办奥,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向世界人民广泛宣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倡导携手共建美好绿色家园、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应充分借鉴绿色办奥蕴含的开放理念、世界胸怀和人类情怀,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一方面,建设符合国情、适应世情的生态城市群,将绿色奥运彰显的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共生、国与国的携手,嵌入生态城市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着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使城市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另一方面,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主动参与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使生态城市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者和引领者。
(作者:王 妍,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