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良好生态应成幸福生活增长点

2021-06-01 09:2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夏山如碧,姹紫嫣红。人们在绿水青山、公园绿地中流连忘返,尽情地感受着祖国各地的盎然生机。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到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到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持续提升,显著增进了民生福祉。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重“面子”不重“里子”的现象,也不容忽视。比如,前几年北方某地没有经过研究、规划,盲目大规模种植100多万株云杉,甚至在街道两侧用木桶种树来营造景观,结果花费巨资得到的只是一时之绿,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再如,面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压力,有的地方或将水体黑臭的池塘填埋了事,或在河道中撒药治污,或以雾炮车喷淋空气质量监测站,采取治标不治本的表面治理措施。个别地方出现的表面绿化、表面治污、表面整改现象,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相关责任人已被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美丽中国建设不是求表面光鲜,而要致力于固本培元,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让人们在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中健康幸福地生活。我们应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地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生态治理才能取得成功。“十年树木”,生态环境的改善绝非一日之功,不能指望不切实际的快速见效,我们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时,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恢复河流生态环境时,要坚持自然修复为主,减少人为扰动,把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祛滞化淤,恢复元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美丽中国就是要使祖国大好河山都健康,使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美丽中国建设蓝图,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锚定目标,万众一心,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定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人们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更健康更幸福的高品质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01日 05 版)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