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少年壮志 青春许国

2021-06-01 09:2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和读者一起追寻红色足迹,砥砺初心使命,为迈步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凝聚信心和力量。

  ——编 者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很多人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革命理想,立志为民奋斗。中共一大召开时,与会代表平均年龄27.7岁,最小的不过19岁;长征的队伍里,一半以上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回首来时路,一代代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民族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这群年轻人中,有些出身富裕家庭,他们接受了先进思想教育,自愿舍弃安逸的生活,以启民智聚民心为己任四处奔走;也不乏身世贫寒之人,他们见到了国家危难时人民生活的困苦,决意将毕生奉献给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事业。从“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呼号,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再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深厚家国情怀、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投身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大潮,镌刻高扬信仰的青春印记,无数人的奋斗牺牲值得铭记。在湖南长沙,有一座郭亮纪念园。“湘水荡荡不尽流,多少血泪多少仇?”1916年,年仅15岁的郭亮在街头看见革命党人被杀害的场景,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感染。他坚定革命理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宣传马列主义、指导工农运动,直到英勇就义前,都在为发动工农开展武装斗争而不懈奋斗。像他这样的一批年轻人,为什么见到了流血牺牲仍然会慨然以赴?为什么明知艰难险阻依然舍生忘死?就是因为他们胸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仰,因为他们葆有挽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心志。

  青春只有一次,如何书写青春华章、成就不凡人生,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青春之问”。革命先辈们挺身而出的担当、前赴后继的奋斗,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经过岁月的淬炼熠熠生辉,照亮后来人前行的道路。不久前,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青年为主要原型讲述建党历史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收获不少好评。剧中,100多年前的绝望与希望、衰老与新生、传统与现代徐徐展开;剧外,于当代青年而言,这些伟大人物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名字,而是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同龄人。他们为寻找一条救国救民道路上下求索、不畏艰险的决心,深深感召着年轻一代,“信念”“使命”“做有为青年”成为观众评论的高频词。

  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致敬历史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百年前,风华正茂的青年救亡图存,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神州大地。在今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重任在肩。重温年轻共产党人荡气回肠的奋斗历程,是为了让当代青年领悟自己的使命责任、感知信仰的坚不可摧、坚定奋斗的决心信心。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这是历史的传承,也是家国的呼唤,更应是当代青年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01日 05 版)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