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变革中汇聚发展优势
比较优势越明显,深度合作越紧密,在一体化基础上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就越有支点、越有空间
向科技借智借力,企业、高校、院所等携手共进,就能实现技术突围,市场主体也能凭借科技创新的力量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被称为电子产品信号和电力传输沟通“神经网络”的铜箔,是新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新材料。一张铜箔,能有多薄?在安徽铜陵一家企业的铜箔生产车间,正在下线的铜箔薄如蝉翼。企业负责人介绍,只有6微米厚的锂电池铜箔,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航空航天等产业,能有效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当前,新发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成果层出不穷,充满着无限可能。这意味着,谁产业升级抓得好,谁能快速掌握新技术、研发新材料,谁就能在产业变革中取得先发优势。对一个城市而言,只有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才能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襟江带湖的铜陵,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产业发展一直在迭代转型。基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铜陵自今年起主动“补短板、锻长板”,抓住铜、延伸铜同时也不唯铜。当地发展以铜箔为代表的新产业,做精做优铜产业,在产业链价值链跃升的基础上,打造新型“铜墙铁壁”产业集群。一卷卷生产下线的铜箔,一箱箱准备发往产业链下游企业的产品,彰显着一个行业的发展活力和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
在产业变革中汇聚发展优势,要紧扣一体化促合作。在区域中找准优势、明确定位,才能加快自身发展。在铜陵义安经济开发区,笔者看到一个跨省联建的“飞地园区”。浙江嘉兴的企业入驻,设立金属制品的省际合作产业园,从产业链、供应链上连接上下游,形成企业集群。区位要素、技术要素、资源要素、土地要素等,在跨区域合作中实现高效配置,让长三角地区形成不同梯次的产业布局,进而促使各地生产要素流动、经济结构优化。比较优势越明显,深度合作越紧密,在一体化基础上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就越有支点、越有空间。
增强发展动力,还要紧扣高质量促创新。产业发展看“量”更重“质”,主要靠创新驱动。在铜陵,一些产品技术颇具竞争力,原因在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集成电路高端材料的进口替代,有些填补了国内空白,有些甚至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强化源头技术供给,通过科技力量联合,开展集群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有助于推进“卡脖子”项目的技术攻关。实践证明,向科技借智借力,企业、高校、院所等携手共进,就能实现技术突围,市场主体也能凭借科技创新的力量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今,铜陵改造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兴产业、融入区域格局,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发力,迈上了新征程。改革创新、干在实处,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发展的列车一定能丰收满载,向着更高远的目标稳步行进。
(作者为本报总编室编辑)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