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人民论坛网评 | 涵养民生情怀,以“大民生”转动“大发展”

2021-03-13 11:48:00
来源:人民论坛网
字号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和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情系群众冷暖,知解百姓忧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力民生工作,坚持以“保”为底线、以“稳”为基础,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目标,决策精准对焦、政策精准落实,为人民群众“量身定制”改革福利。当前,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快速推进,彰显的是我们党深厚的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聚力民生实事,在心知、耳听、力行中涵养人民情怀。

  在“面面俱到”的关心中涵养人民情怀。新时代、新形势、新举措,我们党紧跟时代走势、聚焦发展大局,紧扣民生热点和重点话题,结合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的社会“面面观”,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治难通堵,改革高质高量、紧贴需求,从义务教育到就业保障,从养老医疗到法律配套,从乡村文化到产业兴旺,从大框架到小切口,从大建设到微生活,为人民安居乐业和生命健康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全面、更充分的保障,呼应人民期盼、传递民生温度。有“面面俱到”的关心,才有思虑周全的举措和勤恳务实的行动。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头,抓落实、谋发展、重创新,对人民关心关切事要有不放手、不停缓、不懈怠的态度,民生情怀时刻“在线”,做到责无旁贷、事无巨细,在小事小节中融入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情怀,不断提升治理的精准度。

  在“问需于民”的倾听中涵养人民情怀。我们党依靠人民的力量取得胜利,依靠人民的智慧擘画未来。去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网上征求意见建议,以互联网为“民意传声筒”和“建议收纳箱”,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触角延伸,以人民群众的声音为“参考系”和“坐标轴”。“屏幕”两端,一端是问计求策,一端是热烈回应,鱼水情深、暖流洋溢。众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险制度、公共文化服务等民生领域热点问题的“金点子”纷纷出炉,为“十四五”开局起好了关键一步。从“线下”到“线上”,是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云端”成为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载体,成为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创新方式,“网”聚思想是尊重民意、汲取民智的生动写照, “云端”成为知解民意民愿的“直通车”。善听才能善知,党员干部要创新“听”的方式,打开听的“多声道”,在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中擘画美好未来。

  在“同心同力”的奉献中涵养人民情怀。面对脱贫攻坚战的巨大压力,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处,在众志成城中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人民的事业就是党的发展事业,人民的期盼就是党坚持不懈的梦想。在历时8年的脱贫攻坚事业中,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产业发展和文旅融合的有力推动、集约生产和开拓市场的强链作用、帮扶机制和返贫检测的强力保障为贫困群众战百样贫、除千种困、挪万般难,由“输血”到“造血”、“循环”到“加速”,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扩大,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机衔接,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性难题得以解决。

  “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在为人民造福的道路上没有完成时。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要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以一个个民生工程、一项项制度改革、一份份优秀的答卷来回应群众期盼,浓墨重彩地书写“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镌刻下执政为民的深刻印记,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以“大民生”转动“大发展”,绘就幸福底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贡献力量。(作者:朱蔺)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