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
推进乡村的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需要社会各项资源的整合再分配,也需要立足各乡村的自然禀赋、顺应自然本色,寻找产业优势和致富途径
白龙沟村是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的一个小山村,位于秦岭北麓,半山腰上有5亩地,越冬麦苗墨绿而茁壮,蓄力等待春暖花开。
据蒋村镇秦岭办主任杨森平介绍,为增加收入,白龙沟村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一家砖厂,原本风景秀美的村子飘起黑烟,绿意盎然的小山坡被挖得面目全非。后来,一家地产商来此租土地、建别墅,环境进一步恶化。2018年,陕西省开展秦岭北麓违建别墅专项整治,12栋违建别墅被拆除,土地得以复垦,村庄的宁静和乡愁又回来了。白龙沟村的变化,彰显出绿色生态的可贵,充分说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发展得不偿失,只有算对生态账、环保账,才能谋得大发展。
发展换路子,首先要思想换路子。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要认清生态与发展的关系,也要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以发展成果回馈生态环境,也要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护好乡村生态,建设好美丽中国,才能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不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养成绿色生活习惯、提高绿色生产技能,才能让绿色为生产生活赋能。近年来,秦岭生态日趋向好,山脚下的村民感同身受。以前鸟兽躲着人,现在村民们的田里,锦鸡时常光顾,连羚牛、金丝猴这样的稀客也不请自来。村民黄海林说:“如今百姓家家户户都重视环境卫生,前院就是‘脸面’,不能叫自家给秦岭的美抹了黑。”当生态宜居的村庄美与兴业富民的生活美良性互动时,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既要生态振兴,也要产业振兴,更重要的是在保护生态基础上的产业振兴。推进乡村的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需要社会各项资源的整合再分配,也需要立足各乡村的自然禀赋、顺应自然本色,寻找产业优势和致富途径。白龙沟村村民窦亚周坚持种葡萄多年,他信心满满:“我们村的气候地形适合果类生长,种葡萄准没错。我还开了网店,1/3的葡萄线上出售,价格能高出不少!”乘着电商快车,秦岭山村里的木耳、山茶、魔芋、猕猴桃等土特产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不少村庄吃起了“旅游饭”,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践表明,只要找准产业路子、发掘生态价值、调动农民积极性,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就能做好乡村生态文明的经济文章,为群众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好生态孕育着乡村发展的后发优势,干净无污染的农产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好景色以及那一抹渴望安详宁静的乡愁,蕴藏着人们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期待。激活乡村的生态价值,推动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一定能建设好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作者为本报陕西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