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全局与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事关陕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把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全省工作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7月9日至10日召开省委第十三届七次全会进行全面部署,作出贯彻落实的《决定》,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不断把陕西新时代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理解把握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总体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这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陕西发展的总体目标,我们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而不懈奋斗。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区域、城乡等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坚持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字当头,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进”上用力,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更大功夫,推进5G、物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和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紧盯“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查漏补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抓机遇、强优势、补短板。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重大机遇,善于从应对重大疫情等危机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发挥陕西区位条件优越、历史文化悠久、科教实力雄厚、资源能源富集等优势,着力破解经济结构、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创新引领、对外开放、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等薄弱环节,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行稳致远。
全面落实做好新时代工作的五项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陕西工作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五项要求。这是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必须抓紧落实、抓出成效。
持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支柱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因地制宜发展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三大产业,做优中药材、富硒农产品等区域特色产业。着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坚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领,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以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口,深化部省融合、央地融合。加强原始创新,强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培育重点产业创新链。抓好高新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突出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关中、陕北、陕南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扎实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培育沿黄河、沿汉江特色优势鲜明、发展集约高效的产业布局和城镇格局。
不断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不断积蓄发展的强劲动能。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确定的改革举措,加强对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评估问效,实施陕西全面深化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制度建设主线,抓好“放管服”、国资国企、农村等领域系统集成试点。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陆空互动、多式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抓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发挥自贸试验区作用,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和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创新举办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展会,持续增强辐射集散功能。创新“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模式,畅通能源供给通道,加大金融开放创新力度,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有机结合、合理流动、高效配置。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美丽陕西建设。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完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让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保护好黄河母亲河,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大白于山区生态脆弱区、渭北旱塬水土流失严重区等生态修复力度,加快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搞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水体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深入开展渭河、汉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履行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保护责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发展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剩余18.34万贫困人口精准施策,全面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完善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产业就业扶贫,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健全巩固脱贫防返贫长效机制,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西迁精神”。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打造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样板。做大做强“文学陕军”“西部影视”等文化品牌,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等做法,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平安陕西、法治陕西。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劲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旗帜鲜明讲政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不折不扣地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对陕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常态化长效化推进“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教育,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净化政治生态,开展形式多样的弘扬延安精神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在党性上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驰而不息改进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陕西省委实施办法,持续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庸懒散慢虚粗”和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以高度政治自觉扎实开展以案促改,抓好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推动新时代各项工作彰显新气象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陕西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我们要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努力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业绩。
砥砺勇立潮头的志向气魄。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勇于打破僵化思维、摆脱路径依赖,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谋划推进新时代各项工作。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警觉,紧盯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对标先进不停步,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勇于攻坚克难,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保持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切实把使命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
弘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用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担当尽责的浓厚氛围。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紧盯目标任务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往前推,一件事情一件事情认真抓,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4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