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新知新觉:教育引导青少年培养劳动精神

2020-06-16 09:2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刘向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这为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大力培养新时代劳动精神指明了方向。

  教育引导青少年厉行勤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经济落后时需要提倡勤俭,经济发展了同样需要厉行勤俭。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劳动教育与生活生产相结合,在培养青少年勤俭精神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当代青少年普遍出生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时代,容易形成大手大脚的习惯、滋生攀比享乐的心理,勤俭精神有所缺失。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厉行勤俭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针对青少年普遍缺乏对艰苦生活的感受、缺少对节约观念的认知,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勤俭精神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劳动教育中,营造崇尚勤俭的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教育引导青少年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不断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新时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主力军,必须从现在抓起,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让新时代青少年尊重劳动主体、崇尚劳动创造,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爱劳动、会劳动,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中培育和践行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育引导青少年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面对繁重复杂的发展任务,新时代劳动者不仅要爱劳动、会劳动,而且要懂技术、会创新。这内在要求新时代劳动教育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结合劳动新形态、产业新样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劳动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劳动能力。目前,一些地方的劳动教育仍不同程度存在知识灌输多、创新精神培育少的问题,造成一些青少年习惯于模仿、创造力不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亟须以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为目标,改革劳动教育内容,不断激发青少年学习和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青少年创新创造能力。

  教育引导青少年培养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决心和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支撑着中华儿女为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而奋勇前行。比如,钱学森、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秉持科技报国、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等老一辈知识分子怀着“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奉献精神,为了民族复兴伟业付出了毕生心血、作出了卓越贡献。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引导青少年向他们学习,大力培养甘于奉献的精神。加强革命传统、爱国奉献教育,引导青少年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警惕和防止价值观念扭曲、利益取舍失衡。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青少年乐于付出、甘于奉献。

  (作者为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6日 09 版)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