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着力点 培育“智能+”消费生态
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小冲击,尤其是消费领域。各类生活场景受限使得不少居民放弃或推迟了原本的消费计划,短期经济面临消费不足的局面。
“智能+”消费领跑,催生消费新业态
目前我国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审时度势,积极根据形势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助推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而消费一直以来都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接下来,提振消费者信心、推进消费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近段时间,政府也释放出不少鼓励和促进消费的积极信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聚焦消费环境改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消费领域治理水平提升,提出19条政策举措,且首次提出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
但“智能+”并不是横空出世,这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可窥知一二。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人工智能”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壮大新动能,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智能+”,并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可以看出,“智能+”成为继“互联网+”后,促进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而“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正是顺应现阶段智能、在线消费发展趋势而提出的新型消费政策。
顺应需求变化,“智能+”消费生态促进消费回补
当前,各地复工复产正有序进行,产能也逐渐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帮助居民释放因疫情被冻结和限制的消费潜力是当前之重。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虽然使得不少居民放弃或推迟了原本的消费计划,但也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云消费、云办公、云学习等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宅经济”等非接触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推进了“智能+”消费生态的形成。这说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开始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更多元化的方向靠拢;新的消费文化正在形成,并且背后有客观存在的强大市场需求作为支撑;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成为人们消费的新潮流,新型信息产品、新型智能服务,都悄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能+”消费生态的构建则能有效迎合新型消费需求,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智能+”消费生态体系的建设是消费提质升级的必要途径,也是消费扩容的重要引擎。该体系融合了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智能产品、“互联网+社会服务”及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模式等,以新的技术和理念改变人们的生活。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该生态体系更贴合人们的实际消费需求,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时大力发展“智能+”消费正是大势所趋,既有利于消费回补扩容,也有利于激发新动能,促进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要从三个着力点发力
实际上,“智能+”消费生态体系的建设篇章才刚刚开始。我国绿色、智能、高效产品的市场占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少企业表示今后将把智能化作为未来主打产品的标签。但值得注意的是,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仍有痛点需要攻克。只有完善该领域的体系建设才能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
把握消费导向是重点。一方面,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敏锐发现市场变化,优化供给。在体验式消费时代,能否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品质化、信息安全的优质供给,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也要能引导消费者需求。鼓励消费绿色智能产品是此次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的重点,因此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的形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既需要通过奖惩机制或强制实施来推进更新换代的消费政策的形成,也需要通过技术革新解决好经济效益与节能成本的矛盾,降低绿色消费机会成本。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云消费、云办公、云学习等线上创新服务模式的实现,以互联网、数字化等云、网、端的基础设施为依托。因此,要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服务全覆盖,十分必要。为此,必须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引领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动信息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也至关重要。长远来看,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必然能催生消费增长点。
“互联网+社会服务”是新的着力点。疫情期间,“互联网+社会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催生了就业创业巨大市场。完善社会服务生产要素市场,促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等社会服务消费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出更加规范、更加贴心、覆盖面更广的社会服务,构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对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造新的消费增长机会和发展动能至关重要。
(盘和林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