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禁食野味,还有一项“餐桌革命”迫在眉睫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最显著的变化是禁食野味已从民间倡议进入立法程序。为防范“疫从口入”,近期关于传统“合餐制”“合食制”弊病的讨论,也在逐渐升温。不少有识之士疾呼,有必要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深刻而全面的“餐桌革命”,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
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当一桌人用各自吮吸过的筷子在菜盘里翻来戳去之时,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病毒的传播。只不过,“口水菜”的危害可能没那么立竿见影,因此未得到充分重视。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近几年,身边被查出体内有幽门螺杆菌的亲戚朋友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容易引发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的一类致癌物,能导致反酸、口臭和呕吐。这种病菌的一种主要感染方式,就是用餐时的唾液——这也是中国不少家庭“一人得病,全家感染”“办公室常聚餐,6人有5人感染”的重要原因。
除幽门螺杆菌外,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都有可能在相互夹菜中传播。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都与“共餐”密不可分。正因如此,湖南、海南等地近期已率先发起倡议,呼吁使用公筷、拒绝“口水菜”。
这些年,公筷、分餐等一直没能大范围推广,一个毋庸讳言的原因是有些人觉得此举太矫情,属于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不符合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理念。可实际上,分餐制”并非什么“舶来品”,不少流传千载的文献和画作都对我国古代“分餐制”有详细生动的描述。从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可以看出,画中一人一桌,桌上食物也是一人一份。
只不过,此后由于生活方式变迁、民族融合等原因,“合餐制”逐渐成了国人日常餐饮习惯的“主流”。应该说,要在国内彻底推行“分餐制”,在实践和操作层面难度不小,相对比较合理的选择是让公筷、公勺成为一种常态。
十多年前,至今还让很多人心存余悸的“非典”暴发后,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一些地方也有所响应,但总的来说不成体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又一次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希望这次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毕竟,通过推广公筷开展一场深刻的“餐桌革命”,已经等不起、慢不得了。
对相关职能部门来说,要在推广“餐桌文化”变革方面有积极作为。革新用餐方式,实际上也是移风易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政。建议相关部门通过立法强制餐饮行业推行“公筷制”,同时加大引导、督办和执法力度,花上三五年时间,有步骤地先在公共餐饮场所将放置、使用公筷的习惯培育起来。
对餐饮企业来说,它们应该成为引领新的生活方式的主力。如今,在一些相对高档一点的餐厅,基本都配了公筷、公勺。这不仅是一种“服务升级”,更是一种“理念升级”,代表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导向。建议各餐饮企业在餐厅、餐桌上设置醒目标识标牌,通过返券、积分、抽奖等方式,鼓励食客积极使用公筷。
对个人来说,更应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减少病从口入,养成更加文明健康的就餐礼仪,是每个人都应该从这场疫情中吸取的深刻教训。国内幽门螺杆菌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众多,重视使用公筷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无论是在餐饮场所,还是家庭聚餐,每个人多用一次公筷,就减少一次病毒、细菌传播机会,我们的公共卫生安全也就多一分保障。(刘良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