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国之治”的优势 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万鹏 吴兆飞 任一林)“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23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定调下一步加强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及经济发展方向。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抓紧”。
在此战“疫”关键时期,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人民网理论频道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主题召开了第二期线上理论圆桌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在线上展开深入研讨、助力以智战“疫”。
2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总结经验,把一些好的政策和做法规范化、制度化。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一省包一市”等各项防控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好的做法是“中国之治”优势的具体体现,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卓有成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风险与重大考验研究”创新工程项目组首席研究员樊鹏指出,要发挥新时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一优势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无论从组织动员角度讲,还是就参与主体而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已经成为疫情防控的“定盘星”,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奠定了群防群控的群众基础。党政军群全面参与,群众路线得到有效践行,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这些都是“中国之治”优势的具体体现。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应继续挖掘这一优势。第一,要提高全民和全体干部的忧患意识与风险意识。应对公共危机事件要“着眼于未然”,对党政领导干部而言,不能仅仅具备处置风险能力,更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警惕和防范重大风险。第二,增强各级各类机构和广大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干部是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的关键,各级各类机构和广大干部是警惕和防范重大风险的主体,作为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主体,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实好中央的部署。
“我们应以这次重大疫情事件为起点,突破既有思维,创新理念,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加强能够有效应对‘现代风险’的医药卫生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政认为,在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除了加强健康教育和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外,还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定位,加强对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的培养,发挥其健康“守门人”作用。二是实现从“层级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向“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加强不同部门、领域、区域之间的协调联系,避免各自为政、各自为战。三是实现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观念的转变。四是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战略物资与应急资源的储备和配置。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红以依法治国为切入点,强调“立法”“法治思维”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之治首先是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事关全局,要确保处理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有关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已趋于完善,此外仍然需要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强化公共卫生的法治保障。此外还要在阻隔传染源、信息报告、信息公开、征收征用、防疫人员奖补、举报、捐赠、社区防控、应急医疗隔离场所等事关突发公共卫生应对的重要制度设计上抓紧完善相关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