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芳: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且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这为我们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应该看到,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对此,我们需立足于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就是为了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确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降低准入门槛,削减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提高了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力地保障和支持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对经济体制其他方面的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渐显成效。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承担着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改革范围覆盖了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改革内容包括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推动监管职能转变、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亦将产生深远影响。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发展,金融制度效率得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逐渐增加。普惠金融、金融扶贫、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小微金融等得到了发展。互联网、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为金融服务大众提供了更多路径,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
财税体制改革成就斐然。我国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深化税制改革、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2019年,我国还出台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成本负担,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深化改革需要攻坚克难
现实地看,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不小进展,但实现深化改革目标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一是政府、市场的边界不够清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越来越向往和期盼,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政府而言,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该管多少,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如果不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进行调整,将使经济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也会影响到政府实现行政效能最大化。
二是现代产权制度有待健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我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需要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如果产权保护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就会在较大程度上抑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是金融业发展还存在短板。当前,我国金融业存在金融机构大而不强、金融创新不足、金融监管滞后、金融稳定性不足、金融结构不够优化、金融开放力度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同时,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亦有待提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注重各项改革协调配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大的动力。
第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行政权责的配置与划分要紧跟时代潮流,满足人民的需要。切实提高整体行政效能,调整行政权责关系,优化政府职能与组织结构。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第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推进产权保护和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支持民营企业改革,破除制约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为其营造良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与此同时,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加多元化供给主体,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引入竞争中性原则,使市场更加活跃,促进国企与民企共同发展。
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防范金融风险,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释放市场的活力,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地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与合作。
第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完善财税体制,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及收入划分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税制结构,加强税收法治建设。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推动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挥效应。加强财政收入管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20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