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让全民学习成为创新中国的社会风尚

2019-10-30 15:07:00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原标题:让全民学习成为创新中国的社会风尚

  “学不可以已”。能否与时俱进、抢占风口直接决定了能否掌握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动权。强起来的中国拥有无数可能性,但关键取决于科技创新的活力有多强。而创新从不是无源之水,归根结底要靠知识的涵养。

  近日,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作为前沿技术的代表,区块链原本颇为神秘。如今高调进入公众视野,在引发相关产业热潮的同时,也让许多人满心好奇——区块链是什么,有什么用?举个例子,朋友间借钱,最怕的就是凭证丢失、有账难要。试想一下,如果双方将此昭告天下,闻者都予以记录,那么抵赖就没那么容易了。通俗而言,区块链本质上正是个去中心化数据库,理想状态下可以解决网络世界中饱受诟病的信任问题,让素昧平生的双方天然互信。投射到现实,这意味着信息验证、资产确权、商品防伪、食品安全等繁复工作会变得方便快捷。不乏专业人士预测,区块链的革命性意义不亚于当年的蒸汽机。尽管如今还像“一艘从远远的海平面刚刚露出桅杆的航船”,但党和国家最高决策层已经在研究区块链,在战略部署中使用了“最前沿”“制高点”“新优势”等表述,勤学求知、锐意创新的态度可见一斑。

  其实,从中央政治局历次集体学习来看,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区块链等新课题频频成为关键词,反映的是中国人勇立时代潮头的姿态,观照的是技术加速迭代的现实。人类历史从农耕时代到蒸汽时代,用了数千年;再到电气时代,用了百余年;行至信息时代,时间已缩短至几十年。而今,新技术和新产品迭代速度的计量单位已经变成了天。这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大大加速着个人知识储备的老化速度。有学者提出“知识半衰期”的概念,认为倘若一位专业人士原地踏步,在半衰期后,基础知识仍可用,但其余部分已经落伍。新中国成立前,知识半衰期均值约为50年,这个数字在21世纪更新为3.2年,具体到IT高级工程师身上则缩减到1.8年。这个意义上,“书读完了”的感叹不再,坚持学习、新益求新才是常态。

  能否与时俱进、抢占风口直接决定了能否掌握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动权。对此,恐怕再没有谁比中国人的体会更深。与历史机遇的擦肩而过,曾经让中国人“失去了两百年”。如果说1956年、1978年两次“向科学进军”,是新中国奋力自强的补课,那么直到20世纪末信息技术革命高潮迭起,我们才算是真正赶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局面。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多条腿走路,中国迅速缩短了同发达国家的实力差距,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实验室”。历史的起起伏伏有力证明,学习是成事之基,创新是强国之要,团结是力量之源。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强起来的中国拥有无数可能性,但关键取决于科技创新的活力有多强。而创新从不是无源之水,归根结底要靠知识的涵养。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从这个角度看,中央的集体学习和战略部署,是以实际行动敦促全党全社会奋发进取、新益求新的“劝学篇”和“动员令”。以长远目光来看,区块链只是技术变革中的一章,我们真正要领会和发扬的,是一种善于学习、坚持进步的精神。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特别是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本领恐慌”将在每个行业都常态化。知识和技能既是我们获得确定性和安全感的法宝,也是对生活最好的投资。永远对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保持一份如饥似渴的热情,我们就一定能收获知识的馈赠。

  有人说,荀子名篇《劝学》的荦荦大端,就在开篇——“学不可以已”。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秉持进取的姿态、坚持学习的习惯,让追求新知把握主动成为创新中国的根基,个人努力和国家奋进互动交融,更加美好的日子就在前头。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