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一鼓作气战贫困
原标题:一鼓作气战贫困
“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招待会上的铿锵话语,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集结“最能打仗的人”,尽锐出战、迎难而上,以“每分钟脱贫约20人”的速度,改写着数千万贫困人口的命运,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从现在算起,到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剩下时间不多了。越是接近目标时间,任务也越艰巨,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脱贫攻坚同样如此,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提高政治站位,擦亮初心使命。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彰显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脱贫攻坚抓得紧不紧,是对党员干部政治站位高不高、“四个意识”强不强,关键时候能不能贴得紧、跟得上、使上劲的重要检验。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攻克深度贫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要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退出的标准和程序,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本的是靠党中央坚强领导,关键的是靠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要持续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选优配强基层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引育并重,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要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有效整治脱贫攻坚中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要注重关爱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心他们的生活、健康、安全,鼓励他们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增强致富内生动力。要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 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获奖选手里,有4名来自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一人技能成才,全家就能脱贫。要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主动送技上门,打通技能扶贫的“中梗阻”,让贫困群众以一技之长实现脱贫致富。
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要多管齐下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产业增收是重要途径。要放眼长远、提前谋划,规划和培育好相关配套产业;坚持市场思维,因地制宜、精心培育,不断完善扶贫产业链,真正让群众脱贫致富。要持之以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机制,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贫困县摘帽后,决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予以帮扶。要加强对贫困户的后续扶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