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2019-02-11 15:0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成果,以高屋建瓴的理念,心系人民福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生动鲜活的实践,令人神往的愿景,科学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要举措和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讲话站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阐明了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讲话是对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既反思了农业文明的历史教训,又揭示了工业文明的根本弊端;既汲取了“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又立足中国国情国力,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说,我们“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是对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是对文明发展的历史担当,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贡献。因此,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我们这个13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对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对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判断的战略高度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整地统一起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

  讲话大力倡导实践创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现代化建设发展理念。“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既不是所谓浪漫主义的情怀和口号,更不是抽象的原则和理念,而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只有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贯穿发展全过程,视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才能扎实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道路,才能真正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不再是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的“一手硬、一手软”,而是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践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雄辩事实,再一次印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讲话充分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要创新

  “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而从“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向“引领者”的转变,体现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自信和巨大力量。可以说,由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成为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者,缺乏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必须坚持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有鉴于此,在肯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做出了科学的研判。由于“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并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面对这些“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使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必须标本兼治,把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同时,要未雨绸缪,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生态环境风险。而要尽快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红利,最大限度地延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是核心,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是关键。只要我们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就一定能打造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升级版,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自然辩证法研究副主编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