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续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华章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5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次公开、直接、系统、全面地回应有关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讲话堪称“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阅读这篇讲话要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一是深情缅怀了马克思伟大光辉的一生;二是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三是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程和丰硕成果;四是提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整篇讲话的重心放在了第四部分,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众所周知,关于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更好发展马克思主义,历来存在严重分歧。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如何在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分歧,无不源于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分歧。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重大理论分歧,中国共产党通过强大的理论创新能力来回应。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是一份全方位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阅读这篇讲话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而生动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这段精彩论说可谓全篇讲话的点睛之笔,深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蕴含着马克思本人勇于创造的伟力。
由此反观讲话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九条要求”,关于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伟大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三次伟大飞跃的“三个证明”,进而反观讲话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和鲜明特征的诸多论述,就更好理解了。其内在的逻辑是一贯的、自洽的,并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高度,打通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阅读这篇讲话要落脚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创造人类社会美好前景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甚至为他们心中的新中国取了靓丽的名字——“中华共和国”。这里说的“中国社会主义”,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味着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再造,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如果说,在20世纪的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那么在21世纪的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将反过来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今天,中华民族正在时代的大舞台上不断创造着新的奇迹,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并未止步。我们要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像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那样,“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作者刘晨光系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