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新时代的理论结晶

2017-12-14 10:18:0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新理论的产生,不仅是时代和现实的呼唤,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是宏阔的,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一条曲折向前的长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到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进程中去观察,可以加深对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提升认识的高度,增强贯彻落实的力度。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理论结晶 

  世界社会主义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从六个时间段阐述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发展过程,即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早期、中期、晚期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有332年。尽管空想社会主义者尤其是晚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资本主义还不发达的时代,“不得不从头脑中构想出新社会的要素”,但是他们“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体现了不少“共产主义思想微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和启示。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登上社会历史舞台,同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斗争。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已使这种思想无法适应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需要,时代发展迫切要求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工人运动,进行了艰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跨跃,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如果从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算起,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已有169年,它对近代中国、当代中国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可以说,这是人类思想史和人类解放史上的一次壮丽日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带领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人民夺取十月革命伟大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制度的跨越。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继承了列宁开创的事业,进行了巩固和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造性探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虽然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也存在严重弊端。为了克服这种模式的缺陷,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曾进行过一些改革尝试。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最终发生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具体模式和体制的社会主义存在74年。苏联的解体,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破产”“社会主义的终结”,而是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问题,是各种复杂原因造成的,是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反映。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从1956年到1978年,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积累了宝贵的认识成果,当然,也有沉痛的教训。可以说,“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鲜明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同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在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果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算起,中国的社会主义已走过68年的光辉历程。

  回顾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可以清晰看出,社会主义呈现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革命到建设、从挫折到改革的发展脉络。科学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新时代的理论结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而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是对这一思想的创新性的肯定,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理论创新上实现的新飞跃。

  纵览我们党96年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一条基本经验,即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是保证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和成功的重要法宝。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中的理论,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且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仍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这一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提出“八个明确”具体要求,同时在行动纲领层面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其中,很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论述,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当然,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殊贡献和创新性,并不是说党的理论创新已经达到了一个终点,而是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并未终止对真理的探索。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二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连续性和发展阶段性的内在统一。

  理论创新的价值,在于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是说可以高枕无忧。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思想武器。

  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和全人类解放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国际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就指出,无产阶级解放和革命斗争是一项国际性的伟大事业,全世界无产者必须联合起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更加深切感受到这一思想的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对这种必然性作了深刻阐述。但是,必须清醒看到,人类走向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没有逆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的历史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上处于剥削制度压迫之下的广大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世界范围经济危机的最终彻底解决,还是要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寻求决定性条件和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而且在世界上树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实现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落后国家谋求发展的目标选择。如何实现现代化?可以有多种模式,但从现实情况看,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现代化,一种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现代化。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现代化可以实现,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是现代化进程的主导者和引领者。所以,西方人长期形成了“现代化必须西方化”的固有观念,这是错误偏见。其实,社会主义为现代化指明了更为光明的正确道路。中国就是要走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这是不同于西方道路的伟大创举。从1840年到1949年这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受尽了欺凌和压迫。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悲惨命运。从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这两个一百年相比较,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蓬勃生机,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逐渐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广泛赞誉和认同。德国的贝特霍尔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摆脱全球资本统治的破坏性进程的出路”。作为一种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其特殊性,也有其一般性。它虽然回答和解决的是中国的实际问题,但也在一定意义上回答和解决了其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发展的共同问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路径选择,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对世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作者为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