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理论频道  >   理论

曹秀伟:全面从严治党突破口的三重审视

2017年03月01日 09:10:43  来源:齐鲁网
字号:    

  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可以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突破口。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然要发扬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而发扬党内民主离不开党员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全面从严治党三重角度层层分解,环环相扣。

  一、宏观: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突破口

  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了全面部署,从制度上进一步强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具有深远意义。

  1.从历史的维度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纵观党走过的近100年光辉历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一贯的作风和传统。从党成立初期,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党的第一个纲领对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关系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党十分注重贯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1929年毛泽东在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提出了“党内的生活要政治化、科学化”的观点,为我们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开展指出了方向。在以后的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尽管在实践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曲折,但我们逐渐形成了包含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特别是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成为我党历史上首个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党规。新时期以来,尤其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肃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和“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这次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制度保障。

  2.从现实的维度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自身面临问题,净化当前党内政治生态的迫切要求。在长期实践中,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特别是存在思想庸俗、关系庸俗、风气庸俗现象;党内政治生活自由化,纪律意识和制度意识淡薄;党内政治生活行政化,民主集中制出现变异现象;党内组织生活形式化,导致党内政治生活缺乏活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活的成效和质量,严重影响着党组织功能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严重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的纯净,给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从实践的维度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抓准着力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了12个方面的规定。从实践维度来看,找准着力点是关键。一是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抓住了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要害和关键。二是抓住纪律严明这个核心。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直在强调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纪律严明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三是抓住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抓住这个武器,有利于强身治病,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四是抓住民主集中制这个保障。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最大制度优势,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制度保障。习近平谆谆告诫党员领导干部:“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

  二、中观:发扬党内民主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着力点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党内民主是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更要抓住党内民主这个重点。党内民主能否得到发扬,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能否得到保障,是衡量党内政治生活是否正常化的一个主要标志。目前党内民主还存在:党员主体意识仍需加强,党员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较为淡薄;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都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党内民主氛围不够,党内民主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以党内民主塑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活,关键还是要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1.澄清认识误区,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是基础。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内民主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党员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升。长期以来,党内一直存在“组织本位”和“义务本位”倾向。“组织本位”把党组织作为党内生活的唯一主体,过多依附党组织,忽视党员自身主体地位,忽视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和管理。“义务本位”过多强调党员应该履行的义务,把党员应该享有的权利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过多强调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权威和权力。实际上党员履行义务和享有权利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党员的权利不是一种特权,而是党员发挥自己的作用所拥有的政治权益,只有享有了这种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才能更好的履行义务。可以说,党员权利具有根本性,谁都不能剥夺。所以,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克服这些误区,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

  2.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保障党员主体权利是关键。一是完善党务公开制度,落实党员知情权。党务公开是保障党员权利最基础的环节。一方面,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内情况通报要在通报形式和通报内容上下功夫。采取多种形式及时通报党员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党内“三重一大”决策、重大突发事件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选拔、任免等重点的党内情况通报。另一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对重大决策问题的公开可以通过公开栏、广播电视等形式;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可以采取听证会、恳谈会的形式。

  二是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委议事决策制度,落实党员参与权。党员的参与权是其民主权利的关键。第一,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当前要建立党代会年会制和代表常任制,进一步规范党代表的产生机制,提高生产和工作一线党代表的比例,保证代表广泛性。第二,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如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旁听会等参与渠道,要进一步完善并推广。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平台征求党员意见,拓宽参与渠道,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第三,完善议事决策制度。新修订的《准则》指出:“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党的各级委员会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三是健全党内选举制度,落实党员选举权。选举权是实现党内民主的核心。首先完善候选人产生和介绍方式。在提名环节,除采取上级党委提名外,还可以采取党代会代表提名和党员自荐方式,让党员和党代表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介绍候选人时加入公开竞争环节,通过竞职演讲、政策辩论、回答提问等方式,让党员全面了解候选人;还可以采用网络平台,通过视频等形象的方式介绍候选人。其次完善差额选举制度,特别是要适当提高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让党员有更多的选择权。

  3.营造民主环境和氛围,激发党员主体作用是保障。建立党员意志表达机制,营造良好的民主讨论氛围。当前党员意愿表达很强烈,但是缺乏有效的表达机制和敢于讲真话的民主氛围。因此在党内要鼓励党员讲真话,尤其是在不违反政治原则的基础上倡导党员充分表达不同意见和建议,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等载体鼓励党员在党内畅所欲言,尤其要允许党员提反对意见。另外在党员身份日益复杂、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党内关系复杂化的形势下,在党内建立良好的社会协商对话沟通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营造民主的良性的互动氛围。

  三、微观:发挥党员民主监督作用是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

  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党员民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基本方式,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对于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和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什么时候党员民主监督作用发挥的好,党内民主状况就好,党内监督局面就活,党的整个事业就兴旺发达。长期以来,党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取得一些重要成效。但是部分党员民主监督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存在不愿监督、不能监督和不敢监督的问题。

  1.转变观念,改变不愿监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些党员对监督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监督与自己关系不大,并且大多数党员认为监督仅仅是一项权利。为此,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党员的民主监督不仅是权利,更是不容推卸的义务。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党员应当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履行下列监督义务:(一)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意见和诉求;(二)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揭露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三)参加党组织开展的评议领导干部活动,勇于触及矛盾问题、指出缺点错误,对错误言行敢于较真、敢于斗争;(四)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坚决反对一切派别活动和小集团活动,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在思想上把党员的民主监督看作是责任是义务有利于改变不愿监督的局面。

  2.畅通渠道,改变不能监督。畅通的监督渠道是党员发挥监督作用的关键。现实中,许多党员有监督的意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渠道导致不能发挥监督作用。为此,一是畅通党内信息传达渠道。党内信息要保障党员及时了解,在不涉及机密的情况下,通过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等形式及时公开重大决策过程与结果,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等工作情况,干部选举、候选人提名过程、候选人资料等信息,保障党员畅通的信息了解渠道。二是采取有效的民主监督方式。采取民主评议会、民主生活会、党员旁听制度、公共论坛等形式鼓励党员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方式设立网上党员民主监督平台,使党员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三是建立党员民主监督反馈机制。对党员行使监督权利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反馈,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有效处理,进而调动党员监督的积极性。

  3.制度保障,改变不敢监督。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当前党员不敢行使监督权,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党员担心受到打击报复。一是构建党员民主监督制度体系。构建党员民主监督体系,为党员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保障制度的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健全党员行使监督权保障制度。《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党员有权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提倡实名举报”,给党员行使监督提供了依据和保障。要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依法严惩,同时在党员民主监督权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诉诸组织获得帮助和保护。三是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有利于保障党员行使监督权,使党员敢于监督“一把手”,敢于对“一把手”进行质询。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委党校。本文刊登在《理论学习》2017年第2期)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