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基地变战略换行业 台商应变四连“转”

时间:2008-07-15 14:20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转向内销 寻求新市场空间

  1995年,由于中国大量出口,冲击美国自行车企业,美国厂商联合起来进行反倾销诉讼。美利达、捷安特和另外几家厂商联合起来请国际律师打这场官司,“我记得我们搞了半年,最后我们赢了,判了零倾销税率。”胜诉之后,美利达没有像很多大陆企业一样,高调宣传、沾沾自喜,曾进成把胜诉看成了警钟。

  曾进成想:贸易摩擦越来越多,早晚有一天政府会做内部管理,单纯靠出口是不行的。自此,美利达开始导入内销,“那时候内销还要向政府去申请,很麻烦,而且国内的人对我们还是抱着好奇的态度,利润并不高。”

  但是曾进成认为:“中国未来一定要靠内需去成长经济,中国百姓将来一定买得起美利达这样奢侈的自行车。”于是,设专卖店、建销售部,美利达逐渐打开了内销的通道,将内销比例做到30%,并且组织自行车俱乐部、赞助中国男子登山自行车队奥运会用车,扩大品牌影响力。

  扩大内销的同时,尽管欧美的一些自行车厂商纷纷关门,但是欧美仍然对高端自行车有很高的需求,而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来自欧美的订单增加,外销生意也不能放手。“在美国几乎就没有自行车工厂,中国的大工厂上来以后,美国工厂就统统关掉了。”因此,美利达与美国几乎硕果仅存的第一高端自行车品牌Specialized结成策略联盟,收购其49%的股份,为其做贴牌生产。

  从零开始,构建内销渠道和品牌,这样的道路与陈灿堂执掌的富贵集团颇为相似。富贵集团为国外品牌做代理已经有十几年了。1994年他们把美国的“花花公子”(PLAY BOY)介绍给国人,此后又先后成为卡帝乐鳄鱼(CARTELO)、法国卡文(CARVEN)、意大利RobertadiCamerino、欧洲JANSPORT、美国SKECHERS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中国总代理或总经销商。

  1993年刚在昆山建厂时,陈灿堂带领工厂生产中低端皮具产品,并销回台湾。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产品需要先到香港换包装,再运回台湾,成本很高。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由外销转为内销才有可能生存下去。但是这种转变意味着比原来多两倍的资金才能正常运转,还要开发积累渠道,照顾终端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跨越这些困难没有捷径可走,陈灿堂只有带着企业慢慢转型,不断增资,慢慢打开市场。后来陈灿堂开始尝试代理国外品牌,并用大品牌来带动自己产品的销售,终于打开局面。而陈灿堂的最近一次转型,是为了实现国际化自主品牌的梦想。

编辑:陈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