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4月9日厦门消息 第十一届“台交会”于4月8日在厦门举行。截至今天展会已经举行过半,但是会展内参观展览、洽谈合作的热闹场面依然不减。为什么一个已经具有十年历史的老会,依然会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依然能以屡创历届新高的速度发展呢?他的背后有反映着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怎样的趋势呢?
“台交会”历经二次转变 专业办展服务两岸
“台交会”从1997年开始举办,最初称名为“厦门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首届“台交会”即有除海南、西藏外的29个省、市和自治区的近500家企业参展,展位规模520个国际标准展位。他以其特殊的功能、鲜明的特色和务实的办会思路,吸引了两岸厂商和工商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从此成为厦门对台经贸交流的一座桥梁。
“台交会”举办之初定位为综合性展览会,涵盖了机电、轻工工艺品、纺织品等多个领域。经过前几届的发展和探索,结合两岸业内人士的建议和需求,按照两岸产业分工的特点,“台交会”转型成为机电专业展览会。并从第五届开始,邀请台湾机电行业影响最大的公会组织——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共同主办,组织台湾企业参展,加强对台交流的专业针对性。在保持“厦门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名称的同时,增加“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为共用名。成功转型的“台交会”展位规模一直保持在1200个国际标准展位以上,其中每届来自台湾本岛企业的展位均超过200个。
从今年的第十一届开始,“台交会”正式更名为“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原有贸易“出口”的基础上增添了贸易“进口”功能,使其成为参展客商更好的贸易平台,再次实现内涵的创新。同时将继续保留“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名称。并且新增台中世界贸易中心和台湾区车辆工业同业公会两大台湾权威机构作为协办单位。两大台湾重要机构的加盟,使“台交会”在服务两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上大大增强。
从综合办展到专业办展、从出口贸易到进出口贸易,“专业办展、实效办展”赋予了“台交会”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现在,“台交会”已成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的专业展览会之一,成为两岸机电产业互补合作、共拓全球市场的重要平台,更是两岸交易、交流、交友的大舞台。
“台交会”规模扩大是两岸经贸交流大势所趋
历经十年的辉煌,第十一届“台交会”以700多家海峡两岸参展的企业数量,1670个展位的规模再创历届之最。在专业办展之路越走越宽的同时,为了满足两岸贸易往来的热络需求,“台交会”的两岸贸易交流平台也在不断扩大,其焕发磁力吸附的各类配套活动涉及的领域更为扩大。
作为本届“台交会”的配套活动之一的“海峡两岸投资贸易对接会”、“2007年海峡两岸半导体(LED)产业项目对接会”反响热烈,深受两岸厂商的欢迎。他们表示这样的项目对接会是他们渴望的。以前只有会展,只能促进两岸间企业的相互了解,但是并没有为后期的合作、沟通搭建起一个平台。现在举办这种针对性强、合作领域明确的项目对接会,给两岸企业间的沟通商谈、相互了解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今年“台交会”举办的2007海峡两岸经贸论坛更是成为两岸产业界、学术界的一次盛会。论坛上,两岸人士一致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两岸产业科技的合作与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两岸合作发展的新趋势。正如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会长洪读在论坛上所阐述的那样,在全球经贸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两岸科技产业合作的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困、胜出,两岸企业所有制形式不同、产业结构各具特点,携手合作才能实现两岸经济互利双赢。
作为本届“台交会”的台湾重要嘉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台交会”10年的生命力充分的证明了两岸对于经贸交流与合作的迫切需求。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不断热络,两岸的工商界人士渴望寻求经贸交流合作的平台,“台交会”的举办正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直接洽谈合作的机会,为两岸产业届的携手合作、共拓全球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4月11日“台交会”就要结束了,但是两岸间以经贸交流为主体的盛会还将继续。“台交会”举办10年的成果只是两岸经贸往来这十几年间所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交流促推动、需求促发展,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人民对于直航、“三通”的迫切期待,相信两岸间交流的盛会将永远的持续下去。(陈宁)
附:前十届“台交会”展位规模及参会境外客商情况:
届别 内容 |
第一届 |
第二届 |
第三届 |
第四届 |
第五届 |
第六届 |
第七届 |
第八届 |
第九届 |
第十届 |
展位规模 |
520 |
600 |
600 |
800 |
1200 |
1270 |
1120 |
1200 |
1480 |
1632 |
境外客商 |
2177 |
1500 |
2500 |
2600 |
4357 |
5258 |
2143 |
3128 |
3231 |
4018 |
其中台商 |
1966 |
1200 |
1600 |
1500 |
3026 |
2091 |
1335 |
1631 |
1720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