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国旅行社原副总经理,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旅行社在全国范围内被指定为接待入境台胞的惟一单位。厦门中旅在第一线接待台胞的人员只有两三人,他是其中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帮助台胞办理入境的证件,目睹台胞会亲时感人的一幕幕。
1981年,中旅就办理台胞返乡
早在1979年末到1980年初,厦门到香港的船通航以后,就有不少台胞要求通过香港返回大陆探亲,不过他们仍然会担心,害怕出现问题回不了台湾。一直到了1981年,香港中旅开放办理台胞赴大陆的签证,当年就有7人经由香港入境到厦门,这是通过香港入境来厦的第一批台胞。
开始的时候,这些台胞看到我们,心里都挺害怕的,一脸怯生生的样子,手都还不停地颤抖。当我们表明来意时,台胞们沉重的心情都放下了,紧张和害怕随之消失。其实,当初我们安排对号见面的目的,也是为了能消除他们恐惧的心理。随后,我们就带着他们下船,并将一切接待工作安排妥当。
往后,来厦门的台胞逐年增加,从1984年开始,香港到厦门由原来的两个船班增加为四班。这时候,每年来厦门的台胞就有上千人。随后,台胞便如洪水般涌来,1988年突破了1万人,达到10900多人。开始的两三年内,厦门中旅接待台胞数量占了全国总量的70%以上,大部分台胞都从厦门入境。当时我们都是义务接待的。厦门海关、市公安局、港务局、边检等单位也都为台胞提供了很大方便。
开放前,台胞入境护照没留痕迹
台湾未正式开放台胞返乡探亲以前,台胞从香港进入大陆,还属于“犯法”,台胞担心会被台湾当局发现,害怕回到大陆后不能顺利回台,护照是不能留下入出境印迹的。可以说是忧心忡忡。我们经过与香港方面协调后,让通过香港入境来厦的台胞,护照上都不盖章,只需要有另外一张证明,上面盖台胞专用章就行。专用章正面写中国旅行社,背面写的是台胞的名单。
不管夏天多炎热,冬天多寒冷,我们一年四季就这样走过。能够为这么多返乡的台胞办成事情,让他们亲人团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也是很荣幸的事情。所以,每当有台胞入境来厦时,我们干起活来都很有激情,也不言愁,不言累的。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厦门口岸在接待台胞返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做了很多实际性的工作,台胞对我们的态度也慢慢改变,和我们也愈加亲近,交谈也逐渐融洽起来。
我骑自行车,代台胞办入境证件
在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返乡探亲之前,香港中旅从华侨部另外开拓一个台胞部,专门负责办理台胞赴大陆签证。台胞部负责批办从台湾寄来办理返乡的申请材料,随后再将材料通过船输送到厦门这边办理入境的证件。
台胞的材料到达厦门和平码头时,需要有人到船上取,才能到位于新华路的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证件。当时,我除了接待台胞外,还专门负责这一事情。每当有船到厦门时,我就会骑着自行车,噔噔噔……从中旅社跑到码头拿材料,再噔噔噔……跑到出入境管理处帮助台胞办理证件,办好后,又噔噔噔地跑到码头给台胞入境用。
在前面两年的时间里,我几乎都是用自行车跑来跑去的,为入境台胞办理证件。后来,入境的台胞慢慢多了起来,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就应我们的要求,在码头设点,办理台胞证件。
见亲人相拥痛哭,我也跟着掉泪
台胞返乡都是为了与分隔数十年的大陆亲人见面,作为接待台胞的第一线人员,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彼此间浓烈的亲情,看到他们亲人相拥而泣的场景,很多时候都会被感染。
亲历一:回忆1981年那一幕,63岁的惠安籍台胞郑金源是第一个经香港坐船从厦门入境的。我当时到船上去接他,帮忙提行李。跟着他下船出关以后,在一旁等待的是他78岁的老母亲,他一眼见到老母亲时,就一个大跨步,跪扑在母亲的脚下。母子终于抱成一团,痛哭不停。站在旁边的有不少人也被感动,情不自禁地跟着流下泪水。
亲历二:还有个惠安籍台胞吴志宏,早些年被抓到台湾当兵,留着老婆在大陆。分隔数十年后,夫妻好不容易才在岸边见面,一见面,他的老婆异常激动,拼命地哭,还一边哭一边捶打着丈夫,骂道:“你这个没情义的,真侥幸呀!”哭到抽搐的身体都有点往后仰。
亲历三:东山一个去台人员叫郑良好,在船上巴不得早一分钟见到家中年迈的父母。船一靠岸,他拼命跑出来,见到父亲已经先在岸上等着接他,便号啕大哭。结果,把随身行李都丢在船舱里。
那些年,我一次次地和台胞见面,海峡两边那种思亲情切,令人为之感动。我经常会被那些情景所触动,见到他们在一旁抱头痛苦,不经意中,我也跟着掉下眼泪。
(商报记者 莫晓敏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