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年十一月,台湾当局开放台胞来大陆探亲正好二十年。
福建东山岛上几对劫后“鸯鸳”重团圆的故事,是两岸关系变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承载着台湾与大陆悲欢离合的不幸,又维系着两岸生死相连的亲情。自台湾开放台胞来大陆探亲以后,每年回东山探亲的去台人员都有二千多人,回东山定居的有三百多人。
两岸亲情难舍的叶瑞龙
东山樟塘镇古港村台胞叶瑞龙的家,是一幢漂亮的二层楼房。赶到他家时,两个多月前从台湾回来探亲、年已八十九岁的叶瑞龙先生,身体健壮、耳聪目明,正和八十六岁的老伴林美英乐呵呵地逗着几个曾孙玩。
叶老先生感叹,一九五0年五月十日东山解放前夕,他三十三岁被抓兵去台湾,家里丢下年仅三十岁的妻子林美英和年幼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尽管在台湾也有家有妻儿,可他总是在“低头思故乡”中度过。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台湾开放台胞来大陆探亲,叶先生第一个赶回老家与妻子林美英及亲人团聚。此后二十年来,叶老先生几乎一年两次往家乡跑,至今已返乡探亲三十多次。叶老说,大陆、台湾两个家,都是我的骨肉亲情,都舍不得,“年纪大了,如果跑不动了,还是选择叶落归根,回乡定居。”
返乡安度晚年的谢老王
东山解放前夕,东山共有四千七百多名(占当时总人口十四分之一)男性青壮年被抓兵去了台湾。在那场浩劫中,当时只有二百多户人家的铜钵村,就有一百四十七个男性青壮年被抓兵去台湾。全村己婚妇女除七名因生活特别困难改嫁外,九十一位一直守寡。由此,铜钵村又多了一个饱含酸辛的名字——“寡妇村”。
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后,铜钵村健在的去台人员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回来探亲,有十七个返乡定居,但多数人已去世。现在,全村只有谢老王与吴阿银、黄拱成与林美桃两对夫妻健在,当年的“活寡妇”健在的也只有十八人了。
走进台胞谢老王的家,九十一岁的谢先生和老伴吴阿银正在看电视。吴阿银告诉我们,丈夫被抓去台湾时,她伤心地哭了几个月,“当时,我是个弱女子,上要照顾年老的公公、婆婆,下要养育三个孩子,太艰难了。多亏政府和乡亲们对我一家的照顾。”她不仅为公婆养老送终,而且将三个女儿抚育成人,成家立业,最后幸运地等来了丈夫。
谢先生告诉笔者,他在台湾三十八年始终孤身一人,度日如年。开放探亲后,他火速赶回家乡,刚见面时夫妻拥抱一起,百感交集,泪流满脸。看到女儿们早已立家成业,他特别高兴,第二年便回乡定居,安度晚年。
夫妻团聚恨太短的陈巧云
“寡妇村”今年己八十四岁的陈巧云一谈起丈夫,就泪流满脸。她讲述了当年丈夫被抓兵时的情景:那天清晨一点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她从睡梦中惊醒,破门而入的三个国民党兵把她的丈夫强拉出被窝。从那以后,丈夫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全靠她瘦弱的肩膀承担起破碎的家庭。
一直到一九九三年春,丈夫才返乡与她团聚,可和她一起生活九年就病逝了。陈巧云悲伤地说,四十多年来,尝尽了亲人分离的痛苦,丈夫回来的日子才真正享受到团圆的欢乐;团聚的时间太短了,真没福气啊。
东山岛至今尚有近三百名去台人员由于多种原因从来没有返回家乡探亲,甚至音信全无。而他们的眷属至今仍然痴情地苦苦等待着。“寡妇村”这个名称虽己成为历史,但半个世纪生死离别的悲剧活生生地向世人展示了两岸不幸分离的辛酸历史。“悲剧不能再延续,祖国一定要统一”,这是东山岛上五万多去台人员眷属的共同心声。(谢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