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您继续关注《海峡两岸》。1949年之后,海峡两岸同胞处于长期隔绝的状态,为了打破这种人为的隔绝,大陆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此后,绕道回大陆探亲的台胞,进来大陆避风的台湾渔民逐渐增多。在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台方针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台湾同胞的强烈要求下,台湾当局在1987年11月决定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至此,两岸交流由暗转明,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不断发展,那么在这20年的时间里,两岸交流交往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在本期的节目当中我们邀请到了国台办交流局的副局长贺之军先生为您讲述。贺先生您好。
贺之军:您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1987年11月开放两岸的交流交往,首先从台湾回到大陆的就是老兵,我们一起通过一个短片来回顾一下,一起来看。
小片:这些老兵是1949年之后,随国民党退据台湾的。由于海峡两岸同胞处于长期的隔绝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思乡情绪越来越烈,然而台湾当局当时提出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却打破了他们回家的希望。这些老兵不断透过街头示威抗议、媒体喊话等等途径,向当时的台湾当局领导人蒋经国强烈要求准许老兵回大陆老家,与亲人团聚,落叶归根。
年近八十的湖北房县人何文德,就是当年走上街头抗议的其中一人。他在白衬衫上写上字,一面是“想家”,一面是“妈妈我好想你”。他顶着台湾当局的压力奔走呼吁,甚至立了遗嘱,委托了后事。
台湾老兵 何文德:身上穿着“想家”衣服。后面写着“妈妈我好想念你”。那一年的母亲节,我们在靠近(台北)复兴北路的那个门,我们就一字排开站在那个地方。警察来威胁,宪兵来威胁,我说你要怎么样?你要动手?有种你就把我们这几个人抓起来,你宪兵不是有车子吗?你警察不是有手铐吗?拿它把我们铐走嘛。
台湾老兵何文德先生是1938年离开故乡,这一走就是四十多年。离家时老祖母的声声叮咛,直到今天还清清楚楚地回荡在耳边。
台湾老兵 何文德:走的时候,很惨。我走的时候奶奶,叫我的小名,我是第六个孙子,她就叫我,我们那个地方都是喊“娃子,娃子”的,她说:“六娃子,你早点回来,送我上山安葬”。我奶奶将近八十岁了。
记者:这么多年您还记着这句话?
台湾老兵 何文德:永远记得。
1987年10月14日,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
消息传出之后,全台湾近40万老家在大陆的老兵,心中无不欢欣鼓舞。据台湾媒体报道,1987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当天预定上午9时开始登记,凌晨就人山人海,几乎冲破大门。
记者:台湾在红十字会开始探亲登记了,人多不多?
台湾老兵 何文德:呵,那简直是人山人海啊。大家都想要回去看看妈。
1988年1月19日,由国民党退伍老兵组成的第一个返乡探亲团抵达大陆,至此,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开启了两岸民间中断近40年的交流。
主持人:那么台湾当局是不得不从1987年开始开放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一波来大陆探亲可能就是老兵,也就是我们刚才在短片当中看到的那些感人的场景。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贺之军: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对台工作方面,邓小平同志亲自确立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并且提出了以后发展为一国两制的思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明确地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同时也提出两岸应尽快实现通航通游,以便两岸的同胞能够互通信息,能够探亲访友,能够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进行经济交流。这是融化两岸坚冰的春风,它标志着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岸交流历史的起点,正是在我党新的历史时期对台方针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交流的春潮开始涌动,在此之后,两岸渔民直接的往来,海外的接触,还有绕道到祖国大陆的探亲访友,以及悄悄进行的文化艺术的交流等等等等,都相继展开和不断增加。截止到1987年10月,来大陆的台胞累计超过四万人次。
主持人:那么在1987年开放两岸交流之后,两岸的人员往来呈现的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
贺之军:1987年之后,应该说两岸交流是一个不断地冲破台湾当局的阻力,逐步发展的这么一个历程。我作为对台交流工作的一个工作人员,回顾两岸交流20年真是感慨万千。那么首先在1987年到1991年间,那个时候台湾当局是不允许大陆的人士,大陆的民众到台湾去交流,也就是说只是单方面的交流,主要的是台湾同胞来大陆来交流,而大陆的话只有极少数人得以成行,赴岛交流。1989年的6月,我们中科院的地理所赵松乔教授是第一个赴台交流的人士。此后的话呢,我们在1990年有6位人士,1991年有27位人士相继赴台,在1992年之前总共只有40多位大陆的人士赴台交流。
那么到1992年的话台湾当局不得不逐步地排除了过去的限制,使得两岸的交流的话得以开展起来。92年我想最早的一次,一个大的活动是中国科协组织的,到台湾去举行了一个敦煌古代科技展,这个参观的总人次达到了50万人次,应该说是引起相当大社会轰动的效益。那么此后5月份我们有一个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带着一个三人的舞蹈家小组赴台演出,这是大陆第一次文艺团组,三人以上的文艺团组赴岛内演出。再此后就是我们分别具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样身份的科学家,两位老先生一位是钱伟长先生,一位是吴阶平先生他们也相继赴台,这就第一次突破了台湾当局对大陆人员赴台这种交流身份限制,这是第一次突破。
大门被挤开了以后想关是关不上的,那么两岸在此之后交流就迅速地扩大,交流的领域不断地拓宽,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也愈益的丰富多彩,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台湾总体形势的新变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策和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断和主张,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进一步地扩大了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其成效十分得显著,截止今年9月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达到了4583万人次,而大陆居民赴台湾也达到156万人次。
主持人:贺局长随着两岸人员往来的增多,我们看到大陆方面也有很多的领域他们都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来确保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你比如说教育、科技、交通、医疗、劳动等等部门他们都出台了很多的相关政策,那么对此您怎么来看?
贺之军:我这儿想跟您就台胞普遍关心的几个具体的方面,比如说出入境的问题,再比如说到了大陆以后他的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跟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在入出境方面,一则是增加台胞口岸的签注点,加上今年新推出的三点一共是11个城市。二则,是简化台胞入出境的手续,包括签注和居留将二者合二为一。三则是授权福建省可以为金门、马祖、澎湖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办理五年有效的台胞证以及一年多次有效的签注。第四点就是授权福建省、上海市、还有江苏省为台胞他有的是丢失的,有的是证件过期的,为他们补发和换发台胞证。
那么在就医方面一则是在台胞相对集中的地区主要的是华东沿海地区,比如说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到广东等等,这些相对集中的地区指定专门的医院或者说指定专门的诊区。第二个是为台胞就医提供方便,允许接诊的医师是大陆的医师,也可以是台湾的医师,同时的话也允许台湾的医师在大陆短期的行医。三就是我们为台胞在大陆看病之后,回到台湾去报销他们的医药费提供便利。四则的话,我们也是允许并且鼓励台胞主要是他们台湾的医疗机构,与大陆合资兴办医院,最高的股权可以达到70%,也就是说“三七开”,它可以到七。这里还要特别提到一点是,我们也积极主动地推动建立海峡两岸疾病控制部门之间的直接沟通这样一个管道,以便能够及时的传递传染病的信息。
在教育方面近三年来,应该说是每年都推出了重要的惠台政策。2005年的话,我们是宣布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是同等收费的标准,2006年大陆宣布正式的认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台湾高等院校的学历,那么到今年2007年大陆又宣布我们欢迎台湾的高校到大陆来招生,这三项政策都惠及台湾千家万户,惠及这些莘莘学子。此外在大陆110所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总数达到6200余人,那么在广东的东莞,江苏的昆山还有上海三所台商子弟学校里面就读的在校生也有2500余人。
在就业方面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5年修订了《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的暂行规定》,放宽了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条件,简化了相关的手续,同时还增加了用人单位为台胞上社会保险的内容。开放了比如说注册会计师、注册建筑师、海关报关员等等,一共将近有30多种职业资格的考试。
主持人:贺局长您在国台办交流局专门来做一些两岸交流的工作,就是从您的观点来看,两岸交流这20年来取得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贺之军:最大的收获我个人的体会是,两岸民间建立起来了不计其数的交流的渠道,它们结成了两岸同胞之间密不可分的纽带,它们从而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也为两岸同胞携手建设共同家园,迎向美好明天,创造并且累积愈益充分的条件。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您贺局长,通过您的一些亲身感受给我们介绍了两岸开放交流20年来您所经历的一些事情。谢谢。
贺之军:谢谢。
主持人: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说,13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的命运共同体,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我们也期待着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的交流交往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好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海峡两岸》,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责任编辑:毕辉;编辑:贺亚莉 陈曦;摄像: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