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郭明义——中央新闻采访团访谈录

时间:2012-02-28 11:03   来源:新华网

郭明义近照(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王敏) 日前,由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赴鞍山钢铁集团对郭明义进行采访。记者们走近郭明义,被他的精神所打动,表示不仅在笔下要写好郭明义,更要向他学习,坚持扎根岗位、无私奉献社会,将爱心的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

  郭明义,现任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地弘扬雷锋精神,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扎实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人民群众眼中的“雷锋传人”“爱心使者”。

  “新时期的雷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郭明义怎样寻找内心的平衡和快乐?”……采访团成员在去往鞍山的火车上一边讨论这些问题,一边对见到郭明义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仅靠文件和材料理解不了郭明义。要走近郭明义,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会发现他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家庭,有血有肉,是一个真实的人,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人民日报地方部主任龚达发说,深入了解郭明义,还要学习他,才能理解、写好他。

  新华社先后派三批记者赴鞍钢采访。此次采访团是第三批记者,既有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还有音视频记者和网络编辑。“80后”音视频记者徐然是首次参加重大人物典型报道,在接触郭明义之前他不敢相信有人竟然敢于坚持并且甘于这种平淡的生活。“采访中我们逐渐发现,老郭是个真实而快乐的人。帮助别人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他笃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人们的善良。”徐然说,我们钦佩老郭,更要用善良的心去观察这个世界,用热情的手去帮助困难的人,用甜蜜的微笑去迎接每一天。

  为了报道好郭明义,记者们纷纷使用了新“武器”——微博。郭明义早上一般提前两个小时到岗。20多名记者4点半出发,5点陪郭明义走路上班,感受这条他走过15年的路。郭明义格外高兴,在路上给记者唱歌鼓励大家。记者们用微博第一时间以“直播”的方式记录了这些令人感动的瞬间,并和网友开展互动。

  陪郭明义走到齐矿北入口,看到郭明义站到朝阳之下指着面积千万平方米的采场——深度达150米的亚洲最大的采场,光明日报记者刘文嘉深切感到了中国工人的伟大。“这种力量太震撼了,我觉得从他守护的矿入手,就可以找到和他沟通的话题。”

  “郭明义让我看到全身心奉献而无一所求的人生最为美丽。”经济日报专题部副主任隋明梅向记者介绍说,她的同事、32岁的经济日报记者苏大鹏,采访郭明义受到感染,采访期间就参加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加入到郭明义爱心团队中。“郭明义少言寡语,但其博大无私的爱心如旗帜般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人向社会伸援手、献爱心,汇入时代的强音。”她这样写道。

  “对郭明义印象比较深的是他给我们唱《说句心里话》,他唱完我们的眼睛都湿润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纪梦楠说,就像歌词中所唱的那样,郭明义心中不仅有小爱,爱家庭爱孩子爱妻子,更有大爱,爱祖国爱人民,这种爱充满力量,深深地感染了大家。“他的事迹说明,不用追求物质世界的高度,但可以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帮助、鼓舞更多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先后赴鞍山对郭明义进行报道。《面对面》编导王惠东告诉记者,“接触超过1天半,就会被他深深感染。他的人生很简单单纯,是不带任何私心杂念的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王惠东说,“我们跟踪郭明义拍摄了几天,抓拍到很多感动人的瞬间,会发现他对生活的爱无处不在。采访回来后,最初后方的技术人员都不相信会有这样一种人,可是片子做完后,大家都被他感动了。台里掀起一股学习郭明义活动的小高潮。”

  几天时间,采访团到工厂、下矿山、进家门、开座谈会,对郭明义的生活、工作进行360度大扫描。工人日报记者王娇平告诉记者,通过调研发现,郭明义首先爱岗敬业,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有这个基础,他才能更好地奉献社会,感染身边的人。“郭明义所做的一切都很单纯,所以他才有这样的人格魅力。他身上体现的这种精神,将会在鞍钢集团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一种裂变的效应。”她说。

  经过几天的采访,采访团成员逐渐找到出发前困扰在内心深处问题的答案。采访过程中,记者被郭明义的崇高精神所感染,以实际行动向郭明义学习,自发为希望工程捐款,奉献爱心。“我们相信郭明义这个‘发光体’必将照亮更多人的心灵。”《文汇报》记者江胜信说。

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