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等式:60年代,雷锋=真善美;70年代,雷锋=爱憎分明;80年代,雷锋=螺丝钉精神;90年代,雷锋=爱岗敬业。这是个与时俱进的等式,看完之后,相信所有人都会在心里划一个问号,那在当代,21世纪,雷锋=?相信我们会得到很多种答案,我只想说出自己的答案:21世纪雷锋=公民道德。
我从内心里不仅是尊敬,更十分羡慕这个只活了22岁的英雄。羡慕他能够在短短22年给中国人民留下那么丰厚的精神遗产,他是一个精神富翁,所以,即使50年过去了,还能够让我们源源不断地挖掘出那么多精神财富,并赋予不同的时代意义。
在上世纪60-80年代,讲党性、讲奉献是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在每一个十年,人们都会找到一个最推崇的价值理念与雷锋结合起来。总的来说,就是把雷锋精神大而化之。可以想象,那时候的雷锋在人们心目中是多么的高大,绝对是超级偶像级的。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开放,人们对财富、对生活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价值观也因此日趋多元化。相信如果在80后、90后中投票选偶像(暂且不考虑演艺圈),即使是在中国,那依靠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赢得骄人业绩和丰厚物质财富的比尔盖茨、乔布斯要比同样付出了智慧和努力赢得丰厚精神财富的雷锋选票要多得多。当然,在这个充分尊重个人价值的时代,这个物质文明建设步入高速路的时代,追求物质财富无可厚非。但需要警醒的是,不能让物质文明这条腿走的太远,精神文明那条腿跟不上,社会只能单腿跳着向前发展,那我们不仅违背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提出的“两条腿走路”的改革初衷,而且踉踉跄跄走的久了,摔跤是免不了的。
如今,这种两条腿走路不够平衡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初露端倪,比如这几年连续爆发的广东“小悦悦事件”、天津“许云鹤案”等。这些道德滑坡、社会冷漠事件触痛了多少人的心呀,可他们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像庄稼地里的杂草,虽非主流,却给幼苗的健康成长带来太多负面影响。基于此,在这个时候学习雷锋精神正当时。但学习雷锋精神,不仅仅是要把“雷锋日”活动常态化,彻底改变“雷锋叔叔没户口,3月来,4月走”的纯粹形式主义,更要让雷锋走入素质教育的课堂,走进千家万户,让雷锋精神所代表的高尚情操和高尚道德不仅仅是上百、上千个人的外化行为,而成为更具普适意义的公民道德。当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这样的优良品质不再是舆论媒体上宣传引导的主题,而已经成为普通公民默认的基本价值取向,那些对社会不信任、对他人漠不关心的“杂草”也许就不会再有生长的土壤。
我相信总有一天,雷锋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足可以与盖茨的微软、乔布斯的苹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力相媲美。(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