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制图杨佳宁
为纠正一些部门“要钱容易、花钱随意”的恶习,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以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监督为突破口,探索和深化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据悉,今年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试点单位将从此前的3家扩大到12家,由市人大常委会跟踪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程的绩效管理。
>>背景
预算绩效监督防部门乱花钱
财政资金配置“重要钱轻管理、重权力轻责任、重花钱轻绩效”的顽疾由来已久,某些部门甚至形成了“要钱容易、花钱随意”的恶习。
预算绩效监督就是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乃至决算等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督。对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做了通俗的解释:“说白了,就是要防止某些部门一定程度存在的‘要钱容易、花钱随意’的现象。”
市人大启动预算绩效监督工作始于2009年。市人大财经委的要求“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明确为“建立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并建议市政府要高度重视绩效审计工作,将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纳入政府督察考核体系,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选择一至两个重点项目听取绩效审计情况的报告。
>>推进
预算绩效管理未达标将问责
在市人大推动“预算绩效”迈开第一步后,2011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召开“加强人大预算监督工作,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研讨会”。此次会议明确,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以至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预算目标或规定标准的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员,将实行绩效问责。对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视情节给予行政记过以至撤职处分。
当年11月,市政府正式出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总体方案、预算绩效管理及问责办法和大额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确定市科委、卫生局、医管局作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试点。据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试点范围今年将从3家扩大到12家,通过专门的电子查询系统对委员代表公开项目和绩效目标。
>>探索
大额资金单独列编防效率低
2011年的审计发现,2010年部分大额专项资金预算安排与实际脱节,比如12亿元旅游、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因项目尚未落实,其中4亿元一直在市财政局未予拨付。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向市人大常委会作相关报告时坦言,部分大额专项资金在项目遴选上不够公开透明,且部分项目在立项阶段未作可行性论证。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2012年,结合刚出台的《大额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人大对11项170亿元市级大额专项资金进行“专题询问”,据了解,这是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以专题询问方式履行监督权。
去年9月底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专题询问,代表提出的问题尖锐实际:“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为何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何次年5月才拨付”、“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使用和工作计划不匹配怎么改进”……12位政府部门“一把手”一一“过堂”,回答了12位委员提出的问题。
在市人大的推动下,财政部门编制2013年预算时,大额专项资金将进行单独列编,而不再从属于部门预算,即每一笔大额专项资金都将有一本单独的“预算书”,促使大额专项资金尽早确定项目、尽早拨付资金。同时,资金预算的编制、执行和执行结果都将向市人大报告。
>>对话·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陈京朴
预算批准存“空当期”
京华时报:资金监管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陈京朴:比如预算年度是1月1日,人代会往往是1月或者2月举行,这就出现预算还没经人代会批准就得执行的尴尬情况。有代表提出预算年度从3月开始行不行,修改预算法正在考虑。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钱等项目”,钱到位了,但项目还无法跟上,项目预算资金到位率不高。
京华时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陈京朴:建议各部门提前准备三五年的长远规划,做实项目库,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率。需要开展项目事前论证,从人代会批准项目后,大额专项资金可以马上到位,提高项目预算资金到位率。人大常委会提出,明年各项大额专项资金在人代会批准预算后一个半月内,项目预算资金到位率要达到50%以上。
京华时报:大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怎样公开?
陈京朴:我们考虑单独编制大额专项资金预算,将来提交人代会审议。另外要求在人大审议大额专项资金预算,审批决算时,由财政局对大额专项资金的使用作单独的说明。我们也考虑借鉴预算公开的方式,由大额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公开大额专项资金的使用结果,前期可能选择一两项大额专项资金作为试点公开,之后再逐步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