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工作人员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安置PM2.5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记者 王东亮 赵中鹏
天高云淡,秋阳灿烂。八达岭长城游客摩肩接踵。
上午9时,长城全周电影院旁,一个六七平方米见方的白色小房子内,三四个人正在紧张忙碌着。
“内外位置定好没?”
“物料准备齐了吗?”
“电源接口够不够?”
现场张罗的,是市环保监测中心的工程师小马。今天,他和同事要为这里增添一套设备。“以后,这个北京奥运会前建成的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将具备PM2.5实时监测的功能。”小马告诉记者。
正说着,一名工人背着一台1.6米高、通体蓝色的L形机器走了过来。
“头顶”一个抽气管,“脚底”一小块液晶屏,前后几个电源和数据线接口。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PM2.5监测仪?
“没错,就是它!”市环保监测中心的另一位工程师魏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随手从纸箱里掏出一个蘑菇状的空气采样头。
“这个‘小蘑菇’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采样头,它的作用是把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筛选过滤掉,这样,向下流动的空气就只含有直径10微米以下的颗粒了。”魏强说,为了让空气顺利进入监测仪的微量震荡天平,监测仪还专门配有气泵,以恒定流量抽气。
“这是细颗粒物采样头,”像变戏法一样,魏强从包装袋里掏出一个十字形的金属管子,“它接在PM10采样头的下面,专门过滤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他拔下监测仪抽气管顶端的红色密封帽,做了个向下的手势。“通过抽气管进入微量震荡天平里的空气,携带的就只有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