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低保审核将实现多部门联动

时间:2012-02-20 15:59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市低保核对中心拟于上半年建立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有望于上半年内建立,核对中心将通过调取政府相关部门信息及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渠道,核查申请或现享低保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目前,市民政局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中心建成后将实现多部门联动审核低保。

  近日,北京市低保审核规则做出重大调整,突破多年来仅以家庭收入申报认定低保资格的“门槛儿”,将申请对象的现金、存款、有价证券、机动车辆、房屋等各种货币和实物财产统一纳入认定审核范围,并明确提出家庭人均财产总额超过城市低保标准(月收入标准)的24倍,或名下拥有汽车和摩托车者都不能享受低保救助。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去年下半年,北京市城市低保救助对象约6.4万户,11.8万人。1月至9月政府累计发放低保资金超过5亿元,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439元,是同期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水平最高的。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民政局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中心建成后将实现多部门联动审核低保,并落实即将正式颁布实施的《北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以及6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北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的指导意见(试行)》,不工作,却拥有多套住房,开车买股票仍照领低保金的不合理现象,将成为历史。

  据了解,此前,民政部门无权到相关部门及单位核查低保户的房产、车辆、保险、存款、股票证券等家庭财产情况。核对中心成立后,住房城乡建设、公安、人力社保、金融等部门将根据各自职责,分别提供享受低保家庭的有关经济信息。

  信息核对平台将逐步实现对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实时核对,核对结果作为审批低保等福利保障项目的客观依据,确保公共财政资金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靠瞒报、虚报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领取低保金的不合理现象将成为历史。

  马上就访

  确保社会救助制度公平公正实施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关信平

  北京市相关政策的出台表明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已经越来越走向规范化管理。低保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简称,完全由国家财政支付,低保要保障的是缺乏劳动的基本条件或不具备一定生活水平的群体,这其中,低保受益者的界定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保障贫困人群的生活,同时也应该将本身具备劳动能力、即靠自己的能力可以实现较好生活的人群从低保群体中区分出来。

  过去,我国社会救助审核标准只核查收入,其实一个家庭的收入是非常多元化的,北京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我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来保证社会救助工作的合理公平。同时,成立多部门联动的社会救助核对中心,有助于突破现有民政部门的工作手段,提升社会救助规范化和精确化管理水平,在保护困难家庭应有的救助权利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政府公信力,确保社会救助制度公平、公正实施。此外,有关部门在核对个人信息时还应该做好对有关信息的保密工作。(记者 兰洁)

  北京市低保制度16年变革史

  1996年

  北京市实施低保制度。最初只针对孤老、城市三无人员,半年后扩展到残疾人。

  2000年

  国企改革,大批职工下岗。本市出台政策,规定职工下岗一年内可享低保救助。

  2001年

  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低保资金,救助对象大幅增加。同时,由于低保审核条件简单,开始出现“骗保”现象。

  2002年

  各区县相继实施低保“张榜公示”制度,接受群众评议和投诉。

  2004年至2005年

  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低保标准逐步上调机制。

  2005年至2006年

  北京市建立低保救助对象就业援助机制,帮扶劳动年龄段低保对象找工作,收入稳定后“自愿退保”,低保户数量明显下降。

  2008年至2009年

  为遏制“骗保”,各区县相继建立低保审核“入户访”、“邻里问”制度。

  2011年

  市民政局与市住房、人保等部门合作,对现有低保家庭经济状况首次核比,并找出财产状况超出低保标准的家庭,进行预警再审核,初步建立多部门联动核对机制。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