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市投向郊区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85亿元,郊区的投资比例达到55.3%。本市对郊区投资比例已经连续7年超过城区。这是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的。
为加快郊区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本市提出“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向郊区转移、引导社会投资向优势产业转移”,由此拉开了郊区加快建设发展的大幕。
统计显示,本市连续7年投向郊区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853.5亿元,占到投资总额53%,相当于2003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向郊区投入总和的38.8倍。7年来向郊区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增长17%。
到目前,本市已实现“区区通高速”,“村村通公交”,199万居民解决安全饮水问题,郊区建设了24所名校分校,10个远郊区县各建一座区域性医疗中心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
今年按照“保民生、促发展、提功能、抓统筹”的原则,本市郊区投资重点投向三大领域:基础设施、民生、生态和产业发展。
今年,本市安排到郊区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5.6亿元,其中安排到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比例达25.6%,安排到城市发展新区的比例达到29.7%。
今年本市重点建设浅山区路网体系,加快联络线体系建设,疏通最后“一公里”。其中,密云水库西线路、门头沟区潭王路等浅山区路网联络线项目已基本建成。同时,开工建设平谷、门头沟、密云等4个新城主力供水厂。2015年,本市每个新城将实现“至少一座主力水厂,城区管网互联供水”的目标。
本市今年还启动31个重点镇乡镇文体中心建设,整合了多功能厅、图书室、辅导培训室、室内健身室、篮球场、室外演出广场等主要功能,搭建起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今年年底前,密云县大城子、冯家峪、不老屯和高岭等4个乡镇约2.5万户居民将告别燃煤、烧柴,用上清洁廉价、安全可靠的液化石油气。“十二五”期间,本市把送气下乡工程作为有效解决煤矿关停地区、生态涵养区农民炊事用能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将惠及居民10万户。(记者 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