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每百亿GDP,税收30亿

时间:2011-09-26 10:35   来源:新华网

  [提要] 规划面积仅为46.8平方公里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北京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却高达5%,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值占北京市比重更分别达到59%和37%。“十一五”期间,即使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开发区仍以年均17%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24.1%的经济增长,而5年中开发区的产业建设用地仅增长0.5倍。

  每百亿元GDP如何创造税收30亿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高两低”科学发展调查:每平方米出让土地平均投资密度达1195美元、创造税收1012元人民币,2010年每百亿元GDP创造税收30.4亿元,万元GDP能耗仅0.166吨标准煤……

  规划面积仅为46.8平方公里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北京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却高达5%,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值占北京市比重更分别达到59%和37%。“十一五”期间,即使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开发区仍以年均17%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24.1%的经济增长,而5年中开发区的产业建设用地仅增长0.5倍。

  记者采访了解到,正是因为坚持高端、高效、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排放的“三高两低”科学发展方向,才使开发区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成功模式,发展效益、质量居全国开发区最高水平之列,能耗居全国开发区最低水平之列,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典型园区,成为首都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三高两低”提升发展质量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伯旭告诉记者,高端、高效、高联动和低能耗、低排放是企业入区“硬指标”。企业在同行业是否处于领军位置,近三年的发展趋势,都是考量的重要因素。“一个销售100亿元,利润1亿元的企业,还有一个销售10亿元,利润2亿元的企业,开发区会选择哪一个?毫无疑问是后者。”

  正是对“三高两低”的追求,开发区集聚了一大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科技领先的优质企业,其中包括奔驰、诺基亚、拜耳等71家全球500强企业的100个项目。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和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打造了以诺基亚为龙头的通讯产业集群,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显示器产业集群,以中芯国际为龙头的微电子产业集群,以GE为代表的医疗设备产业集群,以拜耳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北京奔驰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集群。

  在一些开发区以开发之名行“圈地”之实、大搞房地产而产业空洞化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将核心区118.59公顷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开发区不搞低端、低效、低附加值项目和产业,比如一些海外知名食品企业落户的要求被拒绝。开发区近年调高水电气热价格,主动开展“腾笼换鸟”,“逼退”早期进入园区的一些低端项目和产业。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一律拒绝,其中包括年产值数百亿元的石化项目。

  正因为对“三高两低”的坚持,开发区高端产业始终保持“低碳绿色”发展——绿化面积超过30%;污水处理率达100%;万元GDP能耗仅为北京市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开发区先后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国家示范区、国家工业节水示范园区、国家首批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等称号;今年年初被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这也是北京市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前瞻布局积蓄发展潜力

  “作为首都北京的开发区,我们有责任代表北京、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高端产业前沿的竞争。”张伯旭告诉记者,着眼于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开发区发展的显示器、集成电路、云计算等产业对我国相关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战略意义,在这些领域,开发区所做的不仅是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更是产业链的总体布局。

  总投资达280亿元、中国内地首条自主设计与自主建设的京东方8.5代TFT-LCD生产线今年6月在开发区投产,京东方由此实现了从1.8英寸到55英寸全系列主流液晶面板的国产化,打破了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在相关产业的垄断地位,有效缓解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困扰多年的“缺屏之痛”,标志着我国在平板显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重大突破性发展。京东方总裁陈炎顺表示,以京东方8.5代线为核心的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未来将在开发区打造继星网工业园之后又一个新的千亿元级产业链。

  今年以来,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25款超云服务器全线面世、国内首台商用模块化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云箱、我国首个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共云后台——北京“祥云工程”中金云后台先后在开发区面世,这些都是我国云计算走向产业化的标志性事件。开发区的云计算产业集群已经涵盖云计算产业链上中下游,预计在“十二五”时期将形成2000亿元产值,助推北京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云计算中心。

  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发区的步伐都走在全国前列。

  开发区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变。

  这里诞生了北京首个为海外学人服务的海外学人中心,每年设立1亿元海外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已分5批认定海外高层次人才109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21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35人。

  这里诞生了“星网工业园”模式。诺基亚将全球研发总部设于开发区,形成一条全世界最完整、最具规模的绿色手机产业链,年总产值逾千亿元。目前开发区内规模以上企业50%以上建立了研发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总数逾300家。

  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台云计算服务器、首个人源化单抗国家Ⅰ类新药……开发区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截至目前已拿出3.4亿元资金,对294家(次)企业的398个项目进行扶持,拉动区内企业研发投入48.6亿元。

  这里诞生了400多家拥有核心技术和高成长性的初创企业;“十一五”期间新增40个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发区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9家,15家企业入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百家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90%。今年上半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96%。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开发区走上一条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资源整合创新发展模式

  位于大兴区亦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但发展的空间较小,大兴区则有广阔发展空间。2010年初,北京市决定对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行政资源整合,两区行政区划和机构设置等不变,领导交叉任职,大兴区委书记林克庆兼任开发区工委书记,大兴区区长李长友兼任开发区工委副书记,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伯旭兼任大兴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整合新模式稳健务实,达到“1+1>2”的效果。

  开发区迅速拓展功能区12平方公里,实现实质“扩区”。大兴区为此拆迁18个村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亦庄新城功能日益完善,社会管理和建设加强,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加快引入,准备组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大兴区获得开发区强有力辐射,两区以“北京·亦庄”品牌共同招商,部分在开发区注册的企业布局到大兴其他重点发展园区,目前通过共同招商布局大兴的项目21个,投资总额约160亿元;大兴获得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整合后开发区已累计解决大兴区居民就业1.2万余人,促进了民生改善。

  按照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开发区将继续走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之路,提升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建设成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高度协调的国际化高端产业功能区。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