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首都创新资源平台(简称“创新平台”)办公室工作人员小陈就一直在打电话——因为2月25日召开有中央几大部委参加的联席会议,他需要逐一通知科技部、财政部等中央部委和本市各委办局参加。
在今年初创新平台投入运行后,像这样有中央部委司、局长参加的会议基本上每两周就能召开一次。“十二五”开局之年,创新平台将在统筹资源、落实先行先试政策、促进自主创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在2月25日的联席会上,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委、市经信委提交总数超过200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申报项目,今后联席会将从中挑选项目,通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予以支持。
“十一五”期间,本市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统筹机制,市财政统筹资金一年拿出60亿元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国家一类抗癌新药、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北斗电力全网时间同步管理系统等一批重大项目借此在北京落地。仅去年本市就支持了138个重大项目。
“十二五”期间,市级财政统筹资金规模增加到500亿元,每年将有100亿元通过政府股权投资、投资补助或贴息等方式,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建设。
“在创新平台,目前共有19个国家部委的37位有关负责同志和北京市29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采取特事特办、一条龙服务的方式,集中办理股权激励试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等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服务的有关事项。”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政策“组合拳”驱动创新
1月25日,中关村示范区内近500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了“首都创新资源平台”的政策宣讲会。宣讲会上,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和中关村管委会公布了3项税收政策——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由2.5%提高到8%;企业技术人员所获的股权奖励可延期缴纳个税;加计扣除范围扩大。该政策由财政部、税务总局等有关部委下发,旨在支持中关村企业创新创业。
这三项在中关村实施的税务新政仅仅是个开始。根据国务院今年初批复同意的中关村“1+6”政策体系,“1”就是指创新平台,“6”就是指在中关村深化实施的6条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包括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税收优惠、股权激励、科研经费管理改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设全国场外交易市场等6项试点政策。
目前,税收优惠和股权激励等试点政策已公布,其他试点政策将于近期公布。
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1+6”政策体系的实施,中关村先行先试的领域和力度不断扩大,政策逐渐显现出“组合拳”优势,有效激发了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创新活力。
自主创新服务世界城市建设
中关村企业的自主创新,从来就是瞄准市场的——“十一五”时期,同方软件的北京工地环境监控管理系统项目,解决了城区工地扬尘、扬沙、工人安全的实时监控;碧水源研发的新型膜处理器技术,应用在北京多个再生水厂……
“十二五”时期,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中关村示范区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将以实施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政府采购以及示范工程为手段,在城市管理、智能交通、三网融合、清洁能源使用、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医疗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十二五”时期,本市将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围绕信息化与信息安全、新能源利用、节能环保、重大疾病防治、防灾减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整合高校院所、企业和中介机构等创新资源,促进形成自主创新的“国家队”。
根据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蓝图,到2015年,中关村示范区将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示范区总收入超过3万亿元,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示范区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培育30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十百千企业”,涌现出1000家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