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4.1个百分点受翘尾因素影响 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昨天发布本市1月份经济数据,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8%,达到自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峰值。翘尾因素的影响比此前预计更为严重,预计未来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另据介绍,这是本市随国家统计局今年启用新统计方案计算CPI的首次发布,调整后的CPI权重将居住类价格上调了10.2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下调了4.5个百分点,其余六大类价格也各有增减。
瓜果涨四成 菜价落一成
继去年12月达到4.7%之后,本市CPI今年1月份继续走高至4.8%。从构成CPI统计的八大类别看,“七升一降”直观地诠释了“钱不经花”的尴尬。其中,“居住类”价格取代“食品类”,成为涨幅最高的“带头大哥”,同比上涨10.4%。以往的涨价大户“食品类”退居第二,同比上涨了8.0%,其中粮食、油脂、水产品、鲜蛋均涨了一成以上,春节串亲戚必不可少的鲜瓜果更是暴涨了四成,唯有鲜菜降价15%,与上月本市拓宽蔬菜绿色通道范围,运输成本有所降低有关。
八大类中唯一下降的是“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3%。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0%,鞋袜帽价格下降2.3%。
据悉,这是本市CPI自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峰值,当年9月CPI同比上涨达到5.2%。
翘尾因素比预计严重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邢志宏对晨报记者表示,CPI同比上涨的4.8个百分点中,有4.1个百分点是受翘尾因素影响(也称滞后影响,是计算同期比价格指数中独有的、上年商品价格上涨对下一年价格指数的影响部分),从去年延续过来的,其余0.7个百分点是今年新涨因素,“分布在各个领域”。上月下旬市统计局通报去年全年经济数据时曾初步计算,翘尾因素将给今年年初CPI带来的影响已接近3个百分点。翘尾因素的顽固影响看来比预想的更为严重一些。“主要是因为‘两节’市场火热,再加上恶劣天气和房租抬升,综合作用下物价上涨压力较大。”邢志宏举例表示,CPI4.8%的涨幅中,居住类和食品类就分别占了2.3个和2.1个百分点。
邢志宏分析预计,一季度CPI恐将进一步走高,控制物价的任务依然艰巨。
■特别关注
居住价格影响力约占四分之一
国家统计局1月起调整了CPI各统计项目的权重,将“居住类”价格提高了4.22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下调了2.21个百分点。本市也相应启用了新统计方法。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邢志宏介绍说,在CPI八大项目权重中,全国调高了“居住类”权重,其余七大类权重均有所降低;而本市是“两升六降”:“居住类”权重上调10.2个百分点,达到CPI构成的23.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权重上调0.5个百分点,达到14.5%;“食品类”权重下调4.5个百分点,其余五项也略有下调。(首席记者 姜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