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

时间:2010-03-30 14:04   来源:北京日报

  市发改委主任张工昨天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说,结合城市建设和公共事业的发展,今年,本市重点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领域将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

  ■ 民间投资领域逐步扩展

  张工介绍,这两年,民间投资比例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稳步上升,目前已达40%以上。结合下一阶段城市建设和公共事业的发展,北京的重点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比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新能源开发等,都要进一步向民间来开放。

  “今后,我们要更多地鼓励民间投资办学、办医院、办养老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在科研领域,鼓励民营经济能够有资格承担起国家和市里的一些重点科技工程项目。”张工说。

  此外,本市还要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从中小自主创新企业采购的产品将从去年的33亿增加到40亿。

  ■南城建设今年有四大变化

  计划实施三年的城南计划将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引导力度,吸引社会广泛参与的方式,加快南城建设。今年,体现出四大变化。

  在道路交通方面,地铁房山线、大兴线、亦庄线将全部通车,房山居民坐30分钟左右地铁就能到达市中心。同时,一批涉及南城长远发展的道路要开工建设,如涉及丰台和大兴的主干道——蒲黄榆路要建成通车,西南部地区的四条进入房山的通道要开工建设,万寿路南延、马家堡南延等三条南北向的大通道也要进一步加快建设。

  在供热方面,将启动一批南城新城集成供热的建设,其中,大兴中心城区的集成供热工程、房山的城关东供热中心以及一批新的集成供热中心会开工建设。未来三年,全市30个集中供热中心和10个新城将实现集中供热。

  在供水方面,将启动一批再生水厂的建设,涉及到南城几个区的再生水厂,今年都要开工。

  在环境方面,三海子郊野公园、大兴和房山的万亩森林公园以及丰台区的郊野公园将建成。此外,南城的十八中、房山妇幼保健医院、一些区域医疗中心也将加快建设。

  ■汽车消费政策延续到年底

  今年,本市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消费。“汽车消费政策将延续到今年年底,其中包括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政策等。”据悉,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所改变,从去年每辆车3000元到6000元不等,提升到今年6000元到1.8万元。家电下乡政策今年也会在提高便利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在消费业态方面,今年本市将连续举办15场全国性商品促销,推出一些精品购物季。同时,积极促进新的业态消费需求,预计网上购物的增加幅度为30%。

  对于旱灾对北京生活的影响,张工回应,北京现在供大于求的商品格局没有改变,价格总体趋稳的态势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请市民放心”。

  针对目前存在的住房需求与房价的矛盾,张工说,今年市政府将通过调整住房供给结构来改善民生需求,大批政策性住房的入市会对平抑房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部分小区试点阶梯电价

  今年除部分小区试行阶梯水价外,年底还要推出一批试点阶梯电价的小区。按照国家要求,本市“一户一表”居民均在实施范围内。目前,市发改委正在对居民基础用电量进行调研,并对实施方案进行完善。据悉,阶梯电价将和当前电表基础设施改造配合起来,具体何时推出还要看国家的安排。

  对于煤价是否会上调,张工表示,从未来趋势看,煤价作为燃料供给价格和最终出口的供有价格可能会有关联机制,但目前没有相关方案。“我想今年的煤价会稳中有升,但市里在研究整体供销价格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对非居民性的供有体制做改革。”

  4月1日起,本市部分区域将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有市民关心上涨费用的去向问题,张工称,收上来的钱会用在交通建设、停车场的建设、智能交通等建设领域。“至于如何让市民公开透明地知道这个事,后续会出台相关政策。”RJ066

  今日评 鼓励民间投资需更多政策“松绑”

  市发改委负责人昨日表示,今年本市重点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领域将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绿化建设和维护、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等。

  鼓励民间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是近期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从国家层面来看,虽然2009年我国经济在4万亿投资拉动下成绩斐然,但扩大内需、稳定就业,不可能长期倚赖政府投资和国有大企业发挥作用。中国经济想要获得持久增长的动力,想要化解一些领域如楼市因民间资本疯狂涌入而引发的价格泡沫,急需为数额巨大的民间资本找到更多更好的出路。

  具体到北京,无论是城南计划的实施,还是通州新城的建设,无论是轨道交通的继续铺开,还是公租房的全面开工,需要“重金投入”的地方很多。特别是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这类投资数额大、运营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的“准公共产品”,指望单靠政府以负债融资方式大量提供是不现实的,这时,调动民间资本必然成为稳定并扩大社会投资的重要内容。

  但对民间资本而言,“允许进入”是不够的,特别是在“重点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领域”、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垄断领域”用好民间资本是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绝不仅仅是“开放”那么简单。若干年来,虽然我们在政策层面上几乎找不出一条限制民间资本,但民间资本却在众多领域被一道道的“玻璃门”、“弹簧门”给撞了回来,结果导致了民间资本虽数额巨大、但非常分散,且普遍对长期项目缺乏兴趣和信心,热衷于“做短线、挣快钱、炒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拔除政策上的种种“荆棘”,建立具体而又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才可能让民间资本愿投钱、敢投钱。

  比如,在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一些领域时,要明确准入条件、降低门槛,提供和国资、外资相同的政策条件;在鼓励民间资本“投钱”,特别是对投资大、回收慢的基础设施项目“投钱”时,要加大扶持力度,包括融资、税收、土地等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民间资本要赢利、又要规避风险的真实需要,当允许它们进入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领域时,需平衡各方利益,既要保障服务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公众的权益,又要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受益权、管理权与产权,只有这样,才能给予民间资本信心。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