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海西动态
闽台交流活动
了解海西
政策支持
台湾农民创业园
海西西岸(福建)
农业合作试验区
台湾水果中转站
字号:
厦门特区三十年:厦台交流频繁见证两岸情缘

  时间:2011-12-30 13:3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2月12日繁忙的厦门海天集装箱码头。张国俊 摄

  厦台有多亲?《台湾府志》中写道:“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因台而开放,因台而发展,至今已逾30年。现在的厦门已经是台湾同胞出入大陆人数最多的口岸之一,是两岸经济合作最密切的区域之一。

  “小三通”,让寂寞烟消云散

  2001年开通的厦金航线,是厦门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一个缩影。到今年9月,厦金航线共运送旅客680万人次。作为两岸民众往来的“黄金通道”,航线出入境旅客人数首破100万人次,用了4年8个月时间;第二个100万人次,用了1年6个多月时间;第三个100万人次,用了1年4个多月时间;第四个100万人次,则仅用了不到10个月时间。

  “短短几年时间,就出入如此巨大的旅客人数,足以说明‘小三通’深受两岸民众特别是台胞的欢迎。”厦门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信仲说。

  厦金“小三通”直航,是中断50多年的两岸海上直航实现的历史性突破;两岸“大三通”开启之后,厦门水到渠成被列为两岸包机直航点、海上直航口岸、率先实现“大三通”的口岸之一。

  “‘小三通’不只是一种便利的交通方式,更是亲情、爱情的一种纽带。”法蓝瓷大中华区行销副总经理周政辉深有感慨。一年前来厦门,舍不得家人的他觉得来厦门工作会很孤单,然而,“小三通”的便利,让他觉得在厦门就好像在台湾,因为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相当于开车从台北到台中。在厦门感到寂寞时,只要一想到两个多小时就到家了,寂寞感就会烟消云散,他说。

  台交会,搭起海峡彩虹桥

  台湾中华电子商务产业协会会长谢长峻参与台交会的历史不算长,只有短短两三届。但是某种程度上,他比那些参加了十多届的台湾机电界人士更有代表性:“我们协会会员队伍一直在壮大,对台湾的电子商务产业已经很有影响。我们要来台交会,发出通知之后,很多人就说要来。”

  2010年台交会,他专门带了十多位台湾业界精英参加论坛。2011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生效后的首届台交会,谢长峻又带来了庞大的代表团。

  谢长峻透露,在电子商务领域,台湾以前跟欧美国家联系比较多,但现在要逐渐拓展到大陆,因为很看好大陆市场。“不要单单看到ECFA,要看到ECFA和‘十二五’规划效用叠加后的效应。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电子商务商机这只‘老鼠’,那都是好猫!”

  其实,谢长峻瞄准了台交会这只“好猫”,对借以搭起海峡两岸彩虹之桥的厦门也青睐有加。在他看来,ECFA签署之后,台湾海运距离最近的就是厦门,这里两岸融合的氛围也相当好,对台湾业者都是很好的机会。

  投资区,见证台商厦门情

  厦门多威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钦照,是最早来厦投资的台商之一。作为厦门市荣誉市民,一说起与厦门特区的缘分,他的话匣子马上打开了。

  在曾钦照看来,1995年开始,厦门的城市面貌突飞猛进,他的企业也飞速发展,厂房从占地一层楼发展到了四层楼,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此时,厦门海沧大桥开始兴建,让受交通限制一直颇显荒凉的海沧台商投资区成为台商们关注的新热点。1999年,大桥通车前夕,多威电子正式迁至海沧台商投资区。到2010年,他公司的销售额突破20亿元人民币。

  时光重回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大陆第一个台商投资区在厦门海沧成立;随后,厦门杏林、集美两个台商投资区先后诞生。至今,大陆四大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厦门有其三。

  而厦门在两岸交流合作中扮演开拓者角色,正是得益于台商投资区的设立。设立台商投资区之后,厦门利用享有的经济特区立法权,在大陆率先颁布施行《台商投资保护条例》,并在大陆第一个成立台商协会和台商会馆,设立台商投诉中心,为台商在厦投资兴业、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厦门特区的前10年建设我没能参与,但我很庆幸,能见证和参与了特区后20年的成长、蜕变和繁荣。”曾钦照说。(王大可)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今年福建省财政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       ·福建“民生价格”为企业和群众减负近10亿元      
图片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