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海西动态
闽台交流活动
了解海西
政策支持
台湾农民创业园
海西西岸(福建)
农业合作试验区
台湾水果中转站
字号:
泉州海关:当好泉台经贸往来的“引航员”

  时间:2011-12-09 09:02    来源:你好台湾网     
 
 

  你好台湾网厦门12月8日消息 (记者 刘立忠 郭婕妤 通讯员 张乃勤 廖智勇) 海峡两岸经济区唯一台湾农产品专用保税库落户泉州,泉州石井港成为大陆进口台湾中华鳖卵和槟榔的最大口岸……今年以来,著名侨乡和近千万台胞祖籍地——福建省泉州市对台经贸工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作为辖区海关的泉州海关立足监管服务职能,主动当好泉州对台经贸往来的“引航员”,全力优化泉州市对台口岸通关软硬环境,促进该地区对台经贸实现跨越式发展。

  因势利导,构筑两岸农渔交流合作前沿阵地

  今年1月1日,在两岸农渔业者的翘首企盼中,ECFA协议早收计划开始正式实施,台湾农渔产品进口关税大幅下降,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而泉州市南安石井口岸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对台地理优势,也受到越来越多进口商的青睐。

  农渔产品鲜活易腐,对通关时效要求高,能否以最快的速度通关并进入大陆市场,是进口商最关心的事。为此,泉州海关专门开辟鲜活农产品快速验放通道,实行“全天候、无假日”预约通关服务,优先受理报关、优化通关流程,保障台湾农渔产品实现“零损耗”通关。此外,该关还指定业务骨干担任业务专员,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受到经营业主的普遍欢迎。

  据统计,今年1-10月石井口岸共进口台湾农渔产品1728.24吨、价值351.4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9%、8.4%;其中,该口岸进口的台湾产中华鳖卵、台湾槟榔均占大陆同期进口量的八成。

  温馨服务,搭建泉台两地民众往来“连心桥”

  泉州是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在台湾约有900多万人祖籍泉州,而南安石井与金门仅一水之隔,能够实现直接往来是两地民众多年以来的夙愿。2006年6月,经过地方政府和海关等部门的多方努力,泉金海上客运航线正式开通,成为大陆第三条对台海上客运直航航线。

  泉金航线开通来的五年,也是泉州海关石井监管科正式设科运作的五年。五年来,该科以科室创建“青年文明号”为载体,以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旅检现场全力营造温馨通关环境,根据石井口岸对台特色,挑选闽南籍青年关员组织“现场服务小分队”,引导旅客通关并接受旅客咨询;在传统节假日及“台交会”、“农订会”时期,增配查验人员、开辟“绿色通道”,为两地民众及经贸文化、宗教交流团体提供快速通关服务。

  “泉州海关的通关服务够赞!”今年5月24日,泉金航线进出境旅客突破35万人的当天,台胞杨先生在通关后竖起大拇指由衷说了这句。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泉州海关石井监管科已经累计为近40万名旅客办理进出境通关手续。

  个性监管,打造泉台建材贸易“黄金水道”

  金门史上曾隶属泉州,两岸血缘相同、民风相似,长期以来民间贸易频繁。由于地理条件所限,金门石板材、石制品、海沙等建材十分短缺,近年来又由于加强基础建设,需求持续增长,大量依赖外部输入;而泉州的石沙资源不仅相当丰富,且南安市水头、石井两镇均为全国闻名的建材加工生产基地。泉金直航航线的开通,使两地在建材产品贸易方面顺利实现对接。

  为保障泉金直航航线顺利运营,泉州海关密切与口岸部门沟通配合,出台便利措施,针对建材产品装卸时间长、石井港泊位受潮汐影响大的特点,对泉金直航出口货物实行“提前申报,货到验放”服务,并适当延长货物装运时间,允许夜间作业;同时对直航出口船舶实施“边装边卸、装完即离”的监管模式,保证直航船舶不滞港。今年1-10月,泉州海关共监管石井口岸对金直航出口货物231航次、27.6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2%、74.7%,泉金货运直航航线已成为泉台建材贸易的“黄金水道”。

 
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福建漳浦最大规模城市广场初具雏形       ·厦漳泉联合打造闽南“金三角”大旅游区      
图片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