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GDP增长破“八”,十二五规划将GDP增速放慢,但岁末年初,各地政府开始陆续晒出2012年的经济成绩单,各省市经济发展竞争仍然白热化。专家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内地GDP增速将长期高于沿海。
一线地区正值痛苦转型期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我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近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多地公布2012年经济年报,11省份GDP突破2万亿元,按照预计,2012年山东GDP将很可能突破5万亿元大关,这样处于5万亿元梯队的有广东、江苏和山东三大巨头。3万亿梯队将扩至浙江和河南。
从各地区GDP来看,一线城市正值转型期。发展现代服务业,降低投资,再加上转移一般制造业,就可能导致GDP增速下降。
比如上海去年的GDP增速仅为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6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0188元,比上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后增长7.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1元,增长11.2%,扣除物价因素后增长8.2%。上述两项数据均高于同年上海GDP增速7.5%的数据。
相对于沿海地区的GDP增速放慢,内地地区GDP增速仍在加速。比如,湖北去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5823.4亿元增加到2012年1.3万亿元,年均增长13%。
二三线地区有望较快增长
“一线城市的劳动力、土地成本都在快速提高,不少企业已经纷纷将工厂转移到内地。未来靠服务业和消费提振经济的转型之路历时会很长,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沿海城市的GDP的增长水平都会低于内地。”民生银行冶金金融事业部广州分部副总监庞娉婷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
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学家李炜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内陆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中国经济应完全有能力在未来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维持年均增长7%的势头。
李炜认为,如果三线省份的人均GDP能赶上二线省份2011年的水平(假设一线和二线省份人均GDP在2011年水平保持不变),中国经济应仍能在未来五年保持年均7%的增速。如果二三线省份的人均GDP能增长到一线省份在2011年的水平(假设一线省份零增长),则中国甚至还可以维持12年的7%的经济增长。
GDP高速增长下的窘境
在当前中央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背景下,虽然许多地方开始调低GDP增长预期,但仍有多地上马多项投资计划。
其实,高速发展的GDP并没有摆脱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的老路。数据显示,江苏201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达3.2万亿元,增长20%以上,这个数据高于与江苏省情类似的各兄弟省份。而对于消费和出口,据媒体报道,江苏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认为其完成情况“不够理想”:2012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80亿元,增长14.8%,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17%的指标;2012年江苏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500亿美元,增长1%左右,与年初确定8%的目标比,低了7个百分点。
江苏将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放在了固定资产投资上。据当地的官方媒体报道:2012年以来,江苏全省投资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43万亿元,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投资增速保持稳定,已连续50多个月增速保持在20%以上。
依靠固定资产投资虽然短期内能迅速拉动经济,但这条路已经被证明其不可持续。比如,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随着扬州泰州机场的开通,江苏13个省辖市密布了9个民用机场,然而,除南京禄口机场和无锡硕放机场外,其余7家均亏损。
此外,江苏省还是全国光伏第一大省,光伏产业园遍布全省。但2012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先后遭遇了美国等国家的轮番双反调查,据江苏省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10月,江苏省光伏产业实现总产值1800亿元,同比下降28%。 (记者 陈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