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8年吉林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以来,中国东北地区不断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区域联合作业,在提高城镇供水保证率、满足用水需求以及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了防灾减灾的“天网”。
“人工影响天气是粮食丰收的保护神!”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说。东北地区地处中纬度气候脆弱带,干旱、冰雹、低温冷害、大风等灾害频发重发并发,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近些年来,中国东北地区粮食较大幅度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与人影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据介绍,自2008年开始,东北区域开展了跨区域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截至今年9月,共开展跨省区联合增雨作业71架次,增水40亿立方米。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说:“针对同一天气系统,在全国首次开展了多架飞机跨区域同时进行科学试验和人工增雨作业,使人工增雨作业规模化、科学化,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区域内空中云水资源,在抗旱增雨和森林增雨灭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2010年,东北地区初步建立了人工影响天气跨区作业体系,成立了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四盟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协调小组,建立了跨区域联合作业机制。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正式成立后,进一步加强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合作、规范跨区域联合作业流程。
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作为全国第一个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示范项目已于9月正式启动。
吉林省气象局局长赵国强说:“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项目经费总估算为10.89亿元。”
据了解,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将建成一套由监测分析、条件预报、决策指挥、作业实施、效果检验和技术保障等构成的区域一体化的人影业务体系;建成由12架飞机以及高炮、火箭等组成的覆盖东北全区域的空地协同作业系统;建设一个国家级效果检验示范区和一个国家级新装备考核实验室;其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为其他区域提供示范。
吉林省气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记者,目前,吉林省已经形成了一架装备有国内先进云物理探测设备的人工增雨飞机、固定防雹增雨作业站点290个、“37”高炮242门、火箭发射架176台的人工影响天气空地作业网,人工增雨作业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人工防雹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
叶青说:“东北区域今后将进行多机同时开展作业的尝试工作,据测算在原有人工增加降水量的基础上,每年可再多增加降水5亿立方米,每年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1亿元。在东北区域形成统一协调、区域联防、跨省区作业的人影业务能力和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