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加速期
2011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67.3%,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2011年,新疆小康社会6大类监测指标的实现程度
□数字·小康
●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包括6大类监测指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
●2011年,新疆小康社会6大类监测指标的实现程度依次为:民主法制88.8%、社会和谐75.3%、生活质量68.2%、资源环境62.9%、经济发展62.7%,文化教育53.6%。
●全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9.6%上升到2011年的83.2%,新疆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45.3%上升到2011年的67.3%。
近日,自治区统计科学研究所编制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测算,2011年,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67.3%,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年,比2000年提高2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2011年,新疆体现全面小康内涵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六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发展势头良好。
6大类监测指标的实现程度依次为:民主法制88.8%、社会和谐75.3%、生活质量68.2%、资源环境62.9%、经济发展62.7%,文化教育53.6%。
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表示,在中央对新疆的大力支持、19省市援疆的前提下,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会一年比一年快。如果以年均增长5%计算,到2020年,新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没有问题的。
王宁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各项指标中,新疆会有强有弱。比如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方面,新疆的发展速度赶超全面,可是在民生建设、环境资源、文化教育等方面,属于薄弱环节。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更加关注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到2020年时,才能稳扎稳打地建成小康社会。
人均预期寿命72.84岁
“生活质量”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和平均预期寿命等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居民生活的发展变化。
2011年,全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为7131元,是2000年的2.4倍,实现程度47.5%;恩格尔系数为37.1%,比2000年下降8.3个百分点,连续3年达到预定目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8.4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9.5平方米,实现程度68.0%;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2.84岁,比2000年增加5.4岁,实现程度达到97.1%。
民主权利满意度达87.4%
2011年,新疆在民主法制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8.8%,比2000年提高30.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8个百分点。
“民主法制”包括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和社会安全指数两项监测指标。
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达到87.4%,比2000年提高27.4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92%;以2000年为基期,从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活安全和生产安全四个方面综合来计算的社会安全指数,2011年实现程度达86.2%。
经济结构不合理制约经济发展
2011年,新疆GDP在全国排名第25位,增长速度排名第21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17:50:33,与全国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高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高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10个百分点。
新疆三次产业的总体表现为一产不强,二产不优,三产不大,传统种植业和服务业占一、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反映自治区经济发展活力的非石油工业、非公经济、地方工业、中小企业尽管增速较快,但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仍然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中科研程度较低
2011年,新疆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实现程度为62.7%,比2000年提高17.3个百分点。
衡量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经济发展”,包括人均GDP、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和失业率(城镇)等五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在这五项监测指标中,科研投入是新疆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程度最低的。
新疆R&D经费支出逐年增加,2011年达到33亿元,几乎是2000年的10倍,但占GDP的比重只有0.5%,11年来仅提高0.25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仅为20%,是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程度最低的一个指标。(本报记者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