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建大项目助推经济发展 135项工程投用

时间:2012-11-19 11:00   来源:东北网

  近日,哈市一批路桥建设改造和“三沟”治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135项城建重点工程投入使用。其中,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11条、长度118公里,新建桥涵21座;马家沟、何家沟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污水截流和处理、河道整治、绿化造园、路网建设和清水入河等5个方面工程建设;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410万平万米。这些项目完成后,进一步优化了城市路网格局和交通环境,全面提升了城市内河区域环境品位,显著改善了一大批市民居住环境和城市重点街路形象。

  【三环路联通】

  构建大跨度交通主干道

  2012年,哈尔滨围绕完善城市环路快速交通体系、促进东部区域路网关键节点疏解畅达、加快西部新兴经济区交通联系的新战略整体发展要求,全面组织实施了三环路联通、城区节点打通和路网“微循环”疏通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三通”工程。截至11月10日,今年共新建改造道路146条,桥梁34座。目前,城区路网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主城区交通节点基本打通,城市路网通行能力全面提升。

  作为我市城建道路交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三环路江北段、江南段西线和东线部分路段已相继建成。今年重点实施了西部连通线(群力高架桥二期续建)工程、南部连通线工程和东部连通线(化工路)工程。

  目前,三环路西部连通线工程已完成,东部连通线工程将于11月20日通车,南部连通线除一苗圃高架桥和蓝天油库地道桥外,王岗高架桥、学府立交桥及相关路桥工程均已完成,待明年南部一苗圃高架桥和蓝天油库地道桥建成后,全长54.29公里、贯穿城市6个区的三环路北线、西线、南线和大部分东线将连通,成为城市路网体系中的重要骨干环路,在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一条长距离、大跨度的交通主干道,可快速分流区域过境车辆,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便捷区域与三环路之间的连接。待滨北铁路桥建成后,三环路将闭合成环,哈市城市道路“两轴、四环、十射”的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并将实现立体交叉、网络通达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

  作为外环干道,三环路将满足哈市未来大工业物流组织的需要,对哈尔滨未来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哈尔滨的新工业布局大部分在三环和四环之间,而四环路相对距城市中心区较远,哈尔滨的城市基础设施延伸至四环尚缺乏条件;而从产业布局调整来看,三环路空间区域位置适宜,衔接城市中心和周边外延区域的功能作用突出,对产业的拉动性很强;从资源来看,三环路有着激活城郊土地资源的内在动力,是城市资源整体利用、城市交通整体完善的一个重要联系纽带。三环路将进一步密切松北、道里、南岗、香坊、平房、道外6个行政区和高新开发区、群力、哈西、哈南工业新城等城市新兴经济区的交通联系,促进沿路区域高新产业、制造业、化工业、物流业及新居住区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老城区节点打通】

  承文脉通“血脉”消堵点

  老城区,往往是交通拥堵的重灾区。“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心区外围无路可走”,一位资深城建专家认为。为有效缓解跨区交通堵塞,提高区域间道路互通疏解能力,今年我市主要完成了保健路、八区地道桥、哈双南路3项打通工程。

  如今,通车后的保健路西接哈双南路与三环路西线相连,东经通乡街、红旗大街与二环路相通,与其他路网形成了一个“小西南环”,解决了从乡政街至金山路近10公里内无东西向交通通道的问题。在香坊、南岗、道里西南部区域形成一条新的主干通道,完善了区域路网格局,可有效分流和兴路、三大动力路交通流量。此外,目前哈西地区与城市中心区域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学府路、西大直街以及2010年打通的铁路街。哈西站建成投入使用后,这一地区的车流量将剧增。这样,原本是交通瓶颈的西大直街将因分流哈西站地区的车流而更加不堪重负。阳明滩大桥及三环路高架桥工程以及哈双南路、哈平路等西部路网建设工程使哈西站的路网骨架更加完善,可有效分流西大直街等周边路段的交通流量。

  霁虹桥区域,已经成为哈尔滨中心城区的最大交通瓶颈,该区域的拥堵现象几乎成为一种常态。造成这种拥堵的原因就是,在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之间,该区域除了霁虹桥之外,无路可走,要想在这三个区之间往来,只有霁虹桥这一条途径。没有路,就要修路,在哪里修,怎么修,成为专家研究的焦点。

  市建委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当时设计八区地道桥的背景。具有沧桑历史的霁虹桥与人文气息浓郁的哈三中、继红小学相辅相成。因此,有学者认为,在这里修路会破坏该区域原有的城市文脉。如何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解决交通拥堵,成为市建委需要破解的首要问题。经过多次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地道桥的方案,并且八区地道桥的栏杆与霁虹桥风格统一,既传承了文脉,又可解决交通拥堵。

  八区地道桥的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路网功能,形成一条穿越铁路,连通三个城区的新的交通通道,快速分流自火车站途经霁虹广场前往道里区、道外区的车流,缓解霁虹桥、一曼街、景阳街、经纬街、地段街的交通压力。同时,与三环路西线交会、已经通车的哈双南路,向东可通往保健路地道涵,大幅提高了西部路网交通承载力,完善了我市整体路网格局,并有效改善了周边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的出行条件。

  【路网“微循环”疏通】

  提高区域内部交通组织能力

  拓宽改造公滨路、打通延兴路、建设松北区世茂大道下穿四环路桥涵……这些工程的建设,为重大项目、新城区以及保障房等提供了重要的配套路网。

  ——实施重大项目保障服务工程,结合铁路集装箱货运枢纽、华南城、地铁工程等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完成了公滨路拓宽改造工程、龙凤路打通、跃兴街改造、马家沟何家沟沿岸路桥建设等一批工程,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实施区域路网连接工程,以优化重点区域交通组织,改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出行条件为重点,建设改造了顾新街、职工街、林兴路、铸钢街,打通延兴路、大连路等道路,加强了区域路网交通联系。

  ——实施新城区路网建设工程,结合完善新区交通功能,建设了松北区世茂大道下穿四环路桥涵、松花江北岸防汛通道前进段、规划1路、规划164路及文化中心C路、文化中心F路和文化中心栈道,高开区规划182路、规划204路,经开区松花南路、南城二路、城南四路、城南八路、城南九路、城南第六大道,城南第九大道,利民开发区北海路、通海路、深圳大街、沈阳大街等一批道路,进一步完善了新城区路网,提升了交通组织能力。

  ——实施保障性住房配套道路工程,结合棚户区改造、市直解困小区等新兴居住区建设,建设完成了滨电路西段、建安四南段、百利5号路、南郡小区规划南北路、南郡小区规划、动力东西街等保障性住房周边配套道路,进一步完善了新兴居住区交通功能。

  【新路桥效应】

  改变城市空间布局

  新路桥效应,早已超越了自身的交通功能。

  冰城人全力实施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发展战略,正在改变这座城市的空间布局。大规模路桥建设,正是这一“改变”的重要支撑。

  哈尔滨的城市界限,在路与桥的不断延伸中飞速扩张,城市的容颜也因哈南区域、哈西、群力等区域的飞速变化,洋溢出青春的活力与自信。

  路通了,一些区域工业发展功能得以加强;桥通了,一些地方更加适宜生活与居住;路桥联网了,整个城市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由路和桥所形成的强大“引导”力量,正在将人们从密集的老城区引向新城,将分散在主城区的企业引聚到一个个产业园区,也进一步形成了吸引外来投资者的产业生态环境。由此,哈尔滨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发展更具竞争力。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平房区很远。三环南部联络线的学府立交桥、王岗高架桥的通车,形成从江北到平房的直达通道。不仅如此,阳明滩大桥、三环路、王岗高架桥、学府立交桥、哈平路,将成为从松北区至平房区交通的“快捷键”。同时,主城区到平房区的车程也大大缩短,主城区和平房区真正融为一体。

  这些与平房区连通的条条大路,也为哈市产业的战略转移、经济要素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学府路高校圈的智力资源可以和哈南新城融为一体,为其提供智力支撑,形成有效的“科技流”;“三大动力”工业区及高开区、经开区等主城区的先行“经济圈”,与哈南新城的“时空”界限也将打破,可打造出高度紧密的产业链,形成辐射“经济流”。

  【治水秀城】

  生态经济效益连环衍生

  彻底终结城市内河40余年的污染史,把穿城而过的3条河流由垃圾污染带打造成景观生态廊道。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更宜居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强了,沿岸区域甚至成了“黄金”通道……一切想到的、没想到的连锁反应在接连发生。

  实施河道整治工程,形成以自然驳岸为主的42公里生态河道;实施景观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辟建广场公园42处,形成了沿河区域绿色景观生态长廊;实施路桥建设工程,何家沟和马家沟郊区段共贯通道路60公里,新建改造车行、人行桥梁30座,建成互通便捷的沿河路网体系;实施清水水源工程,马家沟、何家沟已按计划注入清水,实现了“清水河中流”目标,构筑清水穿城过的内河生态水系。

  当环境资源具备了吸引人停留的资本时,良好生态便衍生出经济效益。

  “三沟”改造让公园景观近在咫尺,成为沿岸地产开发的大卖点。几年前,顾乡区域的美晨家园楼盘出售时,售楼员对其旁边的何家沟只字不提。即使在楼市持续上扬的前几年,靠近何家沟区域的住宅售价虽然便宜,仍不太好卖。而如今,美晨家园不远处的湖景春晓楼盘已将何家沟水系景观作为环境优势列入其宣传文案中——不但将何家沟治理效果图放大了吸引眼球,更把“独享何家沟亲水景观”作为楼盘重要的宣传语。

  “三沟”改造,是生态资源的再造,对哈尔滨人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沿线经济要素集合的热度已经呈现,其聚合效应必将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放大。

  “北国水城”项目建设完成后,松北水系将得到有效贯通,雨洪调蓄能力将极大增强,现有排涝站的排涝能力将得到优化和提高,内涝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并将进一步增强城区主江道的行洪能力,提高松北的防洪水平。通过该项目各项工程的运行,将全面提升哈尔滨城市品位,转变以往“身处河边不见水”的状况,使市民置身于湖光山色之中,体验“四面荷花三面柳,最爱湖城行不足”的美好感受,成为哈尔滨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此外,今年我市实施的41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使全市7万户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正在建设中的哈尔滨大剧院项目,构筑以广阔水域为背景的自然景观环境和宽敞开放的公共空间,搭建市民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及欣赏高雅艺术的“城市舞台”。

编辑:雍紫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