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新的金融市场条件,企业与个人将面临大量投资机会,企业如何把握住这个机会成关键所在
2008年爆发了一场美国金融危机,它不仅让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周期性的衰退期,而且让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益格局与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格局延伸到中国,也让中国的金融市场利益格局与投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的金融市场,由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向多元化的融资体系转型。银行融资占整个总融资的比重逐渐缩小,由2003年的9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58%。这不仅让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券等融资市场出现了繁荣,而且一个与欧美不同的银行体系正在形成。而正是这种融资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工具,虽然为企业融资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了更多的便利条件,但也让整个国家金融体系处于震荡中。企业投资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最后结局得靠企业自身来把握。
此外,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应对突然而来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扩张性的信贷政策,使得无论是货币供应量、信贷增长还是社会融资总额的增长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比如货币供应量,1990年只有1.53万亿,但到2012年6月底则达到92.5万亿,是1990年的60倍以上,而在此同期,美国货币供应量增加仅在2倍左右。还有,2008年-2012年6月底,银行信贷增长35万亿,社会融资总额达到56万亿,其年均融资额是1998-2002年期间的8倍以上。大量货币从银行体系涌流出来,是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也是各地房地产价格升高的原因,也让国内金融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
同时,美国金融危机对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外需的快速萎缩成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整个国内GDP增长下降到了7.8%,其主要原因是以出口为导向的4个省市经济快速下行所导致。比如今年上半年全国83%以上的省市的GDP增长都在8.5%,甚至有4个省市的GDP增长14%以上,但是就是广东、浙江、上海及北京经济增长下行到8%以下。这几个省市的经济增长下行过大,很大原因就在于外需疲弱,出口快速下降,当然还与房地产泡沫一定程度的挤出有关。
可以说,在外需短时间内(至少要5-7年)难以恢复的情况下,要让中国的经济“稳增长”,扩大内需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所在。就目前中国的经济情况来看,其内需与美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美国3亿多人口,年消费达到11万亿美元,而中国14亿人口只有4万亿美元,可见,中国人均消费不足美国十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内需只需增加到美国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中国GDP总量将实现80万亿元以上的上升,潜力巨大。此外,中国经济不仅居民消费力低,还存在严重三大不平衡。比如城乡之间、中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等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不平衡。因此,对于欧美疲弱的需求来说,中国潜在需求是巨大的,关键在于通过何种方式得以发挥。
因此,为了扩大内需,不仅需要通过诸多重要的制度改革,以全面提高中国居民收入水平,让收入与财富分配差距缩小,同时,还需要调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不平衡。比如,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商务成本、各种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的情况下,沿海企业及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就成了一种趋势。特别是南方地区,这些地区不仅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好,而且最靠近沿海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因此,新一轮国内沿海企业产业转移第一站就可能选择在这些地区。这些地区很快就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对于企业及投资者来说,应密切关注这些地区的最新动向。观察在这场产业转移过程中,自己的企业可做及能做什么,其中将存在许多机会。
从最近中西部地区政府“十二五”规划来看,这些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对经济增长愿望更是强烈。它们都在对自己的资源进行更好的整合。这不仅能够为这一轮的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创造条件,也可让本地的资源有效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大量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与企业出现,也可让本地形成一股巨大的新的消费力。这些都是企业投资机会。企业要关注的是整体经济发展之大势及产业发展之方向。
笔者曾说过,如果未来房地产泡沫能成功地被挤出,那么中国经济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黄金十年增长期。而这个黄金增长期,其重点与发展方向可能会与当前情况有很大差别,但愿国内企业及民众真正看到这些差别与投资机会,把握好新投资机会,把自己企业做大做强,让个人财富真正得到增长。
总之,面对着新的金融市场条件,企业与个人将面临大量投资机会,企业如何把握住这个机会,则成了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易宪容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