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1年底,新疆中小企业占各类企业总数99.8%,创造了新疆30%的国内生产总值,纳税占35.9%,就业人数占全区企业就业人数的七成以上。这其中,又以小微企业居多。2012年仅上半年,国家和自治区就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然而,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复杂,新疆中小企业也面临竞争加剧,利润下滑的严峻考验。它们究竟面临着哪些难题?面对频频吹来的政策春风,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又有哪些愿望?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招人困难人才难觅
新疆天宝祥食品有限公司是位于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一家台资公司。因为看中伊犁丰富的牛羊肉资源,2009年,台湾采芝斋食品公司一期总投资亿元在伊宁市开办了这家公司。2010年建设投产以来,平均每年的产值在5000万元左右。
天宝祥总经理钟调勋是土生土长的台北人。他告诉记者,公司从创办到现在,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用工问题。在他的公司,目前有员工100余人,但像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员工远远不够。每年,天宝祥加工牛肉1000多吨,尽管机械化的运作使牛肉深加工工序从50多道减少到20多道,但很多工序仍旧需要人工完成。
然而,最让钟调勋头疼的还是员工的勤奋程度不够。“每个月发工资那天是员工到得最齐的时候,可一领上工资就会有一些员工‘消失几天’才回来上班。现在人员紧缺,不雇佣他们,我们的公司就运转不了。”公司目前的人员缺口不是小数目,他说:“如果能再招到100名员工,企业将会更快发展。但另一方面,如果人工成本一旦太高就会使公司在同行中不具有竞争优势。”
碰到同样问题的,并非只有天宝祥这样的“外来户”。
新疆旺利隆商贸有限公司,是落户在伊宁市巴彦岱镇的一家地道的本土企业。总经理宋延生通过18年辛苦打拼,从一名做食品的个体户发展成拥有上千万资产的企业主。在他的公司里,每年50%的支出是用于支付人工工资和技能培训,还有15%是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险金,这些几乎占据了企业每年大部分产值。宋延生说:“如果企业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降低这些成本,但目前看来很难,工资少了招不来员工,工资高了对企业会造成负担。”
2008年,王兆荣从江苏老家来疆创业。起初是从事管道生产,后来又拓展到锅炉生产安装、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业务。在他的企业里,有些员工的工资是按天计算的。比如,一名电焊工每天的工资是300元,但机械制造行业的成品价格几乎10年未有大的变化,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让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王兆荣透露,他从事的这个行业的利润仅为2%-3%左右。王兆荣说,中小型企业招不上人是个普遍现象。据他了解,新疆孩子到内地读完大学再回来就业的很少。
融资艰难发展受限
让王兆荣头疼的还有另外一个难题:融资难。4年的发展,王兆荣企业资产从原来的1000多万元增加到5000多万元,但大部分资金都用于设备投入,流动资金少之又少。作为一家从事制造行业的企业,王兆荣的苦衷在于拥有一堆价格不菲的设备,却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贷款。这几年,王兆荣每年贷款额仅为200万元左右。“不是我不想贷款,只是没有办法贷到更多的钱。没有政府部门成立的担保公司,也没有合适的融资渠道,想要发展真的很难。”王兆荣一脸无奈。
和王兆荣相比,陈继恩要幸运些。2007年,他创办了一家微型企业——昌吉市新农塑料厂,专门制作加工地膜。每年9月,塑料厂开工前夕是陈继恩最发愁的时候。如果不能顺利贷款100多万元,就意味着当年不能正常运转。与很多微型企业一样,因为没有可抵押物、没有固定资产,只有一些机械设备,金融机构在评估企业资产时常将他们拒之门外。2011年,因为一直拿不到贷款,手里的流动资金还差一大截,陈继恩慌了。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找到昌吉国民村镇银行求助,经过一番资格审查后,陈继恩拿到了120万元的贷款,这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陈继恩说,按照塑料厂实际运转需要,每年需要贷款额在250万-300万元左右,可是没抵押、没固定资产,仅凭手里一套房产抵押才能贷款15万元,这个数字与实际需要的贷款额相去甚远。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不久前,乌鲁木齐市有关部门对该市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进行摸底,结果发现,希望通过信用融资的中小企业有64家,融资需求达到8.2亿元,其中每家企业的资金需求从几百万到上千万元不等。
服务缺位负担太重
宋延生的公司每年实际需要贷款为800万-1000万元左右,但实际贷款额仅为200万元。为了争取更多的贷款,他按照相关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房产证、规划证和土地证。可前前后后跑了3年,才办上了一个国有工业土地证,剩下两个证的办理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我的所有证照都齐全,可就是办不下来,这个部门推那个部门,这样几年下来我越来越没信心做这个事了。”宋延生说,原本打算有了这些证,就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但现在看来希望渺茫。
同样让人沮丧的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收费。王兆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公司每年要缴纳的费用多达16种之多。“其中还有一些费用我现在都没弄明白。”
王兆荣说,在老家江苏,像他这样的企业拿工商执照抵押就可以贷款几百万元。但在新疆,他费尽力气一年也只能贷款这么多。而且,员工培训也是让他十分头疼的事,每年他的员工只能参加一次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企业也没有资质举办更多的培训,长期下来,员工技能跟不上,企业发展也会受局限。
宋延生说,他公司发展的这18年间,最关心企业发展的就是当地的经贸局。经贸局的工作人员经常到公司来调研,每次都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但也有很多经贸局解决不了的难题,比如有的优惠政策的确是帮助企业发展,但就是落实不了;有的职能部门不作为也没有人来监督。
在记者走访的几家企业中,很多企业负责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王兆荣说,新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就是他的“婆家”,除了这个部门,他有难题也不知道该找谁,他希望能有一个专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构,来“管管”他们这些中小企业。(记者 金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