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聚集区建设为载体 黔西南工业化初见成效

时间:2012-04-28 10:00   来源:经济日报

  4月下旬,记者走进贵州省兴义市郑鲁万工业园区,车间机器轰鸣运转,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10个月时间,一座集煤、电、铝为一体的生态铝城已初具雏形。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5亿元、产业项目投资29.2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8.31亿元,目前已有26个项目投产,另有在建项目10个,拟建项目4个。

  新型工业化之路势在必行

  黔西南州的工业化已初见成效。

  2011年,在黔西南州的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23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工业投资170亿元(工业口统计),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1.8亿元,同比增长20.9%。

  实现转型发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势在必行。

  对于新型工业化,黔西南州具备较为有利的条件。境内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发电量超过1000万千瓦,是红水河水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成的天生桥一级和二级电站等总装机700多万千瓦,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基地、电力枢纽和通道。全州矿产资源40多种,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有21种,煤炭远景储量超过196亿吨,是贵州省的重化工、煤化工基地。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黔西南州的对外交通条件有了根本改善,通车公路里程达到13423公里,基本形成了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资源转化和外来资本、技术的进入,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条件具备,压力也不小。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贫困人口多的基本州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周边地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如果不能取得历史性的全新成绩,不仅将与前面“标兵”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随时有被后面“追兵”超越的危险。

  以产业聚集区建设为载体

  发展的方向决定发展的速度。

  面对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黔西南州确立把工业作为全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引擎和动力,把产业聚集区建设作为实现增比、进位、突破的重要载体,推动新型工业大发展,明确了“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在园区”的发展思路。

  2010年11月27日,黔西南州召开工业发展大会,提出“十二五”时期规划建设工业园区14个,投资总额846亿元,涵盖煤化工、煤炭加工、电力、冶金、农产品加工、建材、制药、特色食品工业、循环经济等多个行业。

  在园区建设方面,黔西南州一方面瞄准中东部产业转移机遇,有计划地“筑巢引凤”,一方面让原有企业“退城入园”,提升工业档次和竞争力。

  黔西南州先后出台“园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州关于推动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四帮四促工业园区推动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理顺工业园区建设体制、机制,成立6个“四帮四促”工业园区建设推动组,州直部门联合推动园区建设。

  从去年起,黔西南州级财政安排1200万元作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厂房建设、贷款贴息等。各县市财政也安排一定的建设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所属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兴仁县按照第四代园区“土地利用可持续、企业发展可持续、政府服务可持续”理念,着力打造千亿元级、出口加工、轻重并举的综合工业园区,其因地制宜开创的“工业梯田”建设模式,既加快了建设进度又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约了成本,成为山区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

  安龙县发挥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分组团、分批次建设黔西南州(安龙)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安龙物流园区、安龙轻工业园区、安龙石材工业园区,总规划建设面积达28平方公里,其中黔西南州(安龙)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安龙经济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共引进实力企业17家,预计总投资40多亿元。

  借助外力提升发展水平

  产业园区迅速成为黔西南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增长极。去年,该州产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3亿元,建成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完成产业项目投资56.89亿元,入园项目249个,投产项目143个,解决2万人就业。

  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提升发展水平,对于经济规模偏小的黔西南州而言是加速工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去年,黔西南州加快“走出去”步伐,先后6次参加贵州省组织的大型经贸活动,自行组织5次经贸交流活动,到全国各地进行推介。

  据统计,黔西南州去年通过政府招商、以商招商、友情招商、办节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等形式,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11个,实际到位资金19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6%。

  去年以来,黔西南州对行政审批事项和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为发展“减负”。该州还提出“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服务理念,要求相关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帮上下联系、帮规划选点、帮办理手续、帮筹备开工、帮排忧解难、帮达产准备、帮后续服务”,为项目的落地、开工和建成投产创造良好条件。(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吴秉泽)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