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餐饮“小微”企调查 贷款难最头痛

时间:2012-04-16 10:29   来源:华西都市报

  随着物价、房租、人员工资不断上涨,开店成本急速提高,餐饮行业举步维艰

  以往餐饮企业的毛利普遍在60%以上,如今能做到55%已是“理想”

  成都的大型品牌餐饮企业中,只有极少数拥有经营性房产,多数企业向银行贷款难度大

  2010年,成都市餐饮业零售总额已经突破320亿元,但锅碗飘香的背后,众多餐饮企业的算盘却打得未必如意。人力、原材料成本上涨,都令餐饮企业“举步维艰”。就在上周,近30个省市餐饮行业协会负责人云集成都,联名呼吁降低餐饮业营业税、刷卡手续费。餐饮小微企业生存状态到底怎么样?华西都市报记者日前走访了成都餐饮界一探究竟。

  样本故事1

  资金链紧张 10多年老招牌随时可能关门

  调查样本:老成都公馆菜面临困境:资金缺口严重,无固定资产抵押贷款

  老成都公馆菜总经理刘英,最近几天一直奔波在四处筹钱的路上。“科华店上个月营收60多万,仍处于‘微亏’状态。”刘英说,以往餐饮企业的毛利普遍在60%以上,如今能做到55%已是“理想”。

  刘英算了一笔账,目前科华店人力成本约13万左右。“知名厨师月薪7000到1万元也不稀奇;大堂经理5000元以上,服务员1500元以上还不一定能招到人。”原材料、房租的上升,也将餐饮利润越摊越薄。餐企急需大量周转资金,但却难以筹措。

  为什么不向银行贷款呢?“公司曾邀人对公馆菜的品牌价值做过评估,市值约2000万左右,但品牌会随着经营的好坏贬值或增值,现在的贷款机构均无法评估,谁会向一个没有固定资产的品牌借钱呢?”刘英说,为应付各种令人头大的开销,公司创始人将个人房产作为抵押从银行贷了款。“要是遇到没有房子的餐馆老板,或许自家10多年的餐饮品牌,眨眼之间就可能关门。”

  样本故事2

  门槛低竞争激烈 “小微”们想要做大不容易

  调查样本:成都“宣兔头”餐饮面临困境:门槛低,想转型又缺乏资金

  “物价高,招工难。这生意,不是因为品牌,真不想做了。”成都“宣兔头”也同样面临资金问题。说起困难,“宣兔头”创始人宣贵琼直摇头。“一到淡季,完全是入不敷出。我开店十年物价涨了多少,可菜价不敢涨一倍吧。”

  她说,“宣兔头”也曾寻求转型,推出肉干等新品种,发展区域加盟商等,可对小微企业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筹划中的“宣兔头熟食品加工厂”项目因资金问题已搁浅两年多。“也跑过一些融资机构,可毕竟我们没有可抵押资产。”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成都钢管厂宿舍附近冷啖杯店老板袁莉身上。2009年,成都姑娘袁莉和姐姐合伙,开起了冷啖杯餐饮店。赶上世界杯期间,不到六万元的投入很快收回了。

  然而,正当袁莉准备扩大规模时,众多“对手”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果不能在短时间打响名号并迅速占领市场,很容易就会被其他品牌店取代。”

  行业协会点评

  贷款难餐饮“小微”最头痛

  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执行秘书长袁小然介绍,目前在成都中心城区,注册登记的餐饮门店超过1.1万家。其中,营业面积200平方米以下的小微餐饮门店比重在7成左右。

  “最大问题是贷款难、用工难、经营场所选址难,不过第一难还属贷款。”说起成都小微餐饮企业发展的困难,袁小然用“夹缝中求生存”来形容,“可以说是基本处于微利经营或者说保本经营”。

  袁小然表示,生产经营成本过高,同质化竞争压力大,产品附加值不高,而进一步品牌发展、扩大经营规模发展等,都让小微餐饮企业不断需要资金支持。

  然而,成都市大型品牌餐饮企业中,只有极少数拥有经营性房产,大部分餐企都是租赁式经营。“如果要扩大经营,向银行申请贷款,难度非常大。”她说,目前成都市虽有相关扶持政策,但均针对大型餐饮企业产业化发展和省外开店居多。(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晓鸥)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