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里开出了幸福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连城镇敬老院的70多位老人见证了郭大娘和周大爷喜结连理。
73岁的郭大娘和70岁的周大爷是时髦的“姐弟恋”,尽管有时会因此遭到同伴们善意的玩笑,但这样一段黄昏恋曲,还是让原本以为会孤老一生的二老感觉到了夕阳的无限美好。70多位老人都是固镇县连城镇的“五保户”。自2007年安徽省开始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全省46万多如郭大娘、周大爷一样的“五保”老人,便开始享受着一天好过一天的晚年生活。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表示,“民生工程是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必须切实履行牵头责任,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快实施进度,抓好工作落实。”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安徽省财政厅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努力追求在“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上见成效。
把人民群众得实惠放第一位
2007年年初,安徽省财政厅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以几个突出的民生问题作为突破口,在全省实施民生工程,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很快,通过广泛的意见征集,根据城乡居民关注度的高低,有关部门将解决“生活难”5项、“看病难”5项、“上学难”2项,共12项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务会议。2007年1月,安徽省对外公布,启动实施12项民生工程。
由12项到2008年的18项,再到2009年的28项、2010年的33项,4年来,安徽民生工程总投入840亿元,惠及6000多万群众。从2007年主要解决“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问题,到2008年后扩展到“住有所居”和“劳有所得”范畴,逐步覆盖了十七大提出的“五有”目标。
2010年,该省更是挤出财力,实施了多项没有中央补助的项目。如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光荣院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等等。
“我们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目的在于把人民群众得实惠放在第一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陈先森表示,“我们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抓好‘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等活动载体,使广大财政干部都能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了解群众困难,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和谐度。”
由财政部门牵头实施民生工程是安徽的一大特色。据了解,目前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2007年成立的常设在省财政厅的协调机构,以下简称民生办)正在广泛征求省直部门、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意见,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急事先办、务求实效”的原则,研究提出2011年民生工程备选项目。
公共财政就是民生财政
相比较而言,安徽并不富裕——2007年该省全年财政总收入仅为1034.5亿元,尽管今年前11个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1%,也仅为1837.1亿元——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如何敢开出这么大的民生单子?
“解决民生问题要靠经济实力,但并非唯一决定于经济实力。”这是安徽省的回答。今年8月份,刚就职两个月的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到财政厅调研时再次强调:“优先保证了民生,才能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增加群众幸福指数,调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才能为发展、改革和崛起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为保证资金的顺利到位,省财政厅制定了《民生工程资金筹集方案》,一方面,省财政配合省直相关部门积极向国家部委汇报情况,搞好工作衔接,4年共争取中央补助388.4亿元;另一方面,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多元筹资,采取以奖代补、合资共建、贴息补助等形式,鼓励和吸引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资金投入。
除了“开源”,不得不提的是“节流”。
“如天平一样,民生支出多了,其他支出必然要缩减。”安徽省财政厅预算处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国家要求缩减行政支出后,安徽省2009年、2010年以及正在编制的2011年预算一般性支出连续三年保持零增长。”
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除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外,“840亿元民生工程投入有效地拉动了消费,扩大了内需,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陈先森表示。据了解,2007年当年,该省全年GDP比上年增长13.9%,为12年来最好水平,在经济危机笼罩下的2008年、2009年,该省全年GDP增长仍超过12%以上。
民生工程成为创先争优的重要平台
“您好,我是安徽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访问员,耽误您几分钟时间,请谈谈您对民生工程的看法。知道××制度吗?您家里是否有人享受这项制度?”每年的11月中旬左右开始,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临时聘用的近百名在校大学生,就开始对一年的民生项目做为期35天的电话调查。
为了提高财政民生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各项民生工程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该省专门制定了《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坚持做到年初有目标、年中有督促检查、年底有抽样考核。省政府每年表彰一批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市、县,通过严格的督查考核,在全省营造了浓厚的真抓实干、创先争优氛围。
电话调查是年底考核的一种方式:为了保证调查的公平,调查问卷访问人群分为两种,一种是享受政策的人群,另外一种是随机抽样;为了保证居民家里有人,尽量保证电话的有效性,大学生们从晚上6点开始工作,晚10点收工;为了保证每个市农村1000个,城镇600个,全省2万个有效调查,2009年,近百名大学生共打了40万个电话。这个调查对地方官震慑很大——谁都不知道这个电话打给哪个家庭,这个家庭成员是否知晓、满意——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知晓,让更多的人满意。
同样让执行者不敢懈怠的是年中督查。督查前一天晚上,民生办的工作人员随机抽出第二天要检查的项目点,并密封。第二天一早出发前,把它交给由所有民生工程成员单位组成的检查组。在此之前谁都不知道会抽到哪个县、哪个村,看哪个项目,因此几乎没有作弊的可能。
除了明查,还有暗访。
采访中,一位同志忽然问道,“陈主任是不是最近去了永和公寓(合肥市的廉租房民生工程项目——记者注)?”原来,这个同志的父亲在合肥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工作,一天,一个“看上去面熟”的人来了解永和公寓相关情况,后来多方“查证”得知是省民生办的陈永年主任。
高压态势有效防止了“假大空”。据2007—2009年该省组织的社情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全省群众对民生工程知晓度、满意度均在80%以上。
“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在最关键的地方,用在最需要的人群身上。”“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这是省委书记张宝顺的要求,也是安徽省财政人创先争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