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人眼中,“绿色”是江西最大的优势。这里有全国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数据为证:江西全省五条河流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常年保持在80%以上;11个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0.5%,居全国第二位;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行走在江西的山山水水,许多人感叹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在江西人眼中,“赶超”是自身最大的责任。江西至今还有21个县没有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省贫困人口仍有132.5万。江西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江西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3%,但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海关进出口总额等重要指标在全国所占比重都不到3%,有的甚至不到1%。穿行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不甘落后、进位赶超的氛围扑面而来。
外地人感叹,“江西了不起,宁可受穷也要保住青山绿水。”
江西人委屈,“受穷并非本意,我们其实也要金山银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经济欠发达地位仍未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足仍是江西的主要矛盾。”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眼里,发展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加快发展中切实保护好、建设好青山绿水,是江西需要破解的最大难题。”
“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不加快发展、尽快扩大经济总量不行。但如果不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不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就可能破坏目前良好的生态,对不起江西人民,对不起子孙后代,即便GDP一时上去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大而不强,难以为继,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说。
发展难题的破解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昂起绿色崛起的龙头
9月29日,江西共青城。投资总额达136.5亿元的19个项目在这天同时开工,项目涵盖太阳能光伏、通讯、旅游教育和文化创意等低碳环保领域。这座面积30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6万的小城,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八方客商。
共青城的吸引力在哪里?原因不在“城”,而在“湖”。共青城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而这个区域寄托着江西未来发展的新希望。
鄱阳湖是江西的骄傲,骄傲来自她的辽阔,她的清澈。作为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江西人民的“母亲湖”,鄱阳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如果把江西的水系比作手掌,那么鄱阳湖就是掌心,江西的五大河流就如同5只手指,手指与掌心相连,其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7%,道道清水注入鄱阳湖,然后经调蓄注入长江,常年数量为1450亿立方米,占长江径流量的15.5%,超过黄河、海河与淮河入海水量的总和。
骄傲还来自20多年坚持不懈的保护。遵循“治湖必治江、治江必治山、治山必治贫”这一生态修复和发展模式,江西省通过20余年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实施“灭荒”造林、“山上再造”和“跨世纪绿色工程”三大战役,穷山恶水换了新颜,森林覆盖率增长近1倍,水土流失面积下降近2/3,鄱阳湖湖体面积增加逾40%,直接带动50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