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6月5日电(记者拉巴次仁 坚赞)近四年来,中国政府投入2.7亿多元实施扶贫特色产业劳动力转移就业项目,项目实施使西藏每年有13万多农牧民受益,年人均增加收入上千元。
记者从正在西藏山南地区召开的西藏扶贫特色产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上获悉,2006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政府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办依托“安居”抓“乐业”,大力实施扶贫特色产业劳动力转移项目,项目的实施使大批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得到转移,同时增加了项目区农牧民的收入,建立了贫困群众增收的长效机制。
据西藏自治区扶贫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次旺多布杰介绍,近四年来,西藏自治区实施了210个扶贫特色产业劳动力转移就业项目。目前,项目区形成年产值1.1亿元,年实现利润9000万元的产业规模,每年有2.7万户、13.6万名群众从中受益。
扶贫特色产业的发展,调整优化了重点扶持地区的产业结构,带动了项目区建筑、商业、运输、餐饮等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大批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得到转移,并有力地增加了项目区农牧民收入。
山南地区乃东县结巴乡滴新村村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据滴新村村长扎西多吉介绍,在兴办砂料场之前,他们村村民生活基本靠种植业,2003年全村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2006年至2008年,该村先后通过扶贫特色建材产业项目申请国家补助资金380万元。2009年滴新村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管理。“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砂石料场效益也不会这么好!”扎西多吉说。
记者在滴新村砂石料场看到,村民们正在加工大理石藏式木桌,如今,滴新村砂料场生产的藏式斗拱、石材花瓶等产品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目前,滴新村砂石料场项目覆盖三个自然村193户795人。2009年至今,砂石料场实现销售收入420多万元,纯利润达到290多万元,先后向795名村民分红。2009年,全村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8700元。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扶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特色项目区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比非项目区增长39%,是西藏农牧区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