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台湾网青海1月18日(记者 罗占祥)在青海湖乡幸福滩草原深处,藏族牧民夸什才一家和乡亲们一样,不仅结束了游牧生活,而且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他家共有9间砖混结构的房子,全部用玻璃进行了装修。电视机、电冰箱等高档电器样样俱全。像夸什才这样能过上定居生活的牧民在青海省已经达到90%以上。
青海省是我国5大牧区之一,有5亿多亩草场。但大部分藏区地处高寒缺氧、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过去由于生产力低下,草原牧民一年四季跟着牛羊转场。“天当房、地当床”,多少年来,草原牧民祖祖辈辈在马背上渡过艰难的一生。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草原,吹进了草原牧民的心田。30年来,党和政府把改变藏区牧民生活和生产条件作为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政策和资金加大对藏区的扶贫力度,在藏区全面推行了草场承包和牲畜作价到户的政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在藏区开展以“定居、种草、草场围栏、暖棚养畜”为主的“四配套”建设,彻底结束了“坐拥千只牛羊,合家一顶帐房”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藏区经济和社会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藏区牧民生活、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目前,藏区不少县牧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远远高于农业区农民的收入。藏区牧民从吃、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了解,从2003年开始,青海省先后累计投入10多个亿,重点解决藏区校舍和建设寄宿制学校,并对藏区所有学生减免了学杂费和书本费,到去年底,青海省已经有18万多义务阶段的藏区学生得到了寄宿制学校生活补助。目前,青海省藏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7%,接近青海农业区的水平。最近几年推行的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成为藏区牧民最直接、最受益的“民生工程”,96%的牧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制度。同时,全省所有藏区县级医院都建立了急诊科、感染科和检验科,70%的乡镇卫生院设有藏医科,65%的村卫生院有藏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藏族传统文化也得到保护和宏扬,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藏传佛教寺院和文化遗产进行修缮和保护,受到藏区广大群众和僧众的拥护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