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有形之手”平息菜价“涨”声

时间:2010-11-16 12:14   来源:解放日报

  “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姜你军”……眼下全国各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蔬菜价格一片涨声,对此,地方政府如何作为?记者采访了解到,长三角各地政府相关部门纷纷拿出实招,如给低收入群体发放补贴、开展蔬菜成本调查等……专家表示,平稳物价的长效机制,须以宏观的货币政策和微观的补贴、限价政策相辅相成。

  物价补贴:欲与CPI赛跑

  为确保中低收入人群最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苏浙两省已启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杭州市物价局商品价格处任处长透露,今年1—10月份,杭州两项补贴,即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补贴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品价格浮动补贴已发放2亿多元。

  据介绍,杭州市统计局每月编制“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COLI)”,COLI的趋势与CPI一致,但在统计中适度减少了高档耐用消费品,同时增加食品类日常生活用品的权重,因此COLI的涨幅会大于CPI。只要COLI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3%时,杭州财政部门就会按季度向杭州3万余低收入居民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任处长说,按目前COLI指数,今年三季度杭州将对低收入居民按当年低保金的18%发放补贴,每人能拿到近80元。

  江苏三季度平均物价上涨4.2%。这几天,江苏省民政厅正紧急部署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助的发放。民政厅社会救助处杨处长介绍,该补助从2005年开始实施,去年开始从按“年”发放改为按“季度”发放,以突出实效性,当季度平均物价上涨达到或超过3%时,就按照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25%发放补贴。

  对此做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徐逢贤认为,这一举措短时间内将会收到效果,但只能作为临时性措施。加快居民分配制度改革才是关键。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应对通胀最好的途径和保障就是增加收入,政府应确保他们的收入与物价上涨和通胀保持同步,减少贫富差距。

  成本调查:为平衡菜价作准备

  杜绝垄断和炒作,政府“限价令”不啻为一道应急闸门。最近,江苏宣布将开始蔬菜成本调查,调查设施西红柿、设施黄瓜、露地大白菜、青菜等14个品种的蔬菜。据江苏省物价局成本分局副局长王光华透露,此次调查的目的,就是要掌握蔬菜生产的成本和收益情况,最后与蔬菜价格监测一起,就可以完善对“菜地到菜篮子”的全过程监控体系,为政府调控或平衡菜价提供最实际准确的决策依据。他举例说:“如果知道了每个农产品,农民的成本、收益和其卖掉的价格,又监测到最终的百姓购买价,那么中间是不是有正常差价,或者有炒作的水分或者迹象,就很容易查出来。所以这个调查对于打击囤积行为或者政府采取适当的平衡干预措施是有用的。”据悉,农户如果配合调查,还将获得政府一定的补贴。

  据悉,江苏此次调查是按照国家发改委建设“菜篮子”价格与成本长期监控应急反应机制的要求展开调查,全国都要开展。浙江省也已宣布,从明年起,将在全省范围内调查蔬菜成本。此前,浙江省已对杭州、宁波两市的蔬菜成本进行了调查,明年调查范围将要覆盖全省所有的蔬菜主产区,这些主产区的蔬菜面积占全省的5成以上。调查的每一种蔬菜,都将选择9家农户作为调查样本,全年跟踪种菜成本,得出的价格数据,不仅要上报国家发改委,还要向社会公布。

  市场升级:配送效率可挖潜

  不可否认,菜价上涨,除了垄断和炒作因素,当前许多城市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地产蔬菜供应不足,大量依赖外菜。同时,物流专业化程度较低导致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遏制菜价不断上涨的势头,就必须双管齐下。据了解,在确保地产蔬菜保有量上,各地都有新举措,如上海市政府就和各区县签定了“军令状”,规定蔬菜种植面积不得低于市政府确定的最低保有量面积,同时绿叶菜种植面积不得少于蔬菜面积的1/3。

  在配送效率上也大有潜力可挖。温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周辉告诉记者:“目前大量的农产品物流企业仍然只是单纯的运输企业,真正基于信息技术、供应链整合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还没有产生,很多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都是自己搞运输,大大制约了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在温州,诸如丰篮农产品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应运而生。丰篮公司董事长张福龙说,他们是将服务环节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中剥离出来,尽量做到专业化和产业化。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配送效率高了,运输成本低了,农产品的价格也就下来了。

  作为特色农业大省,浙江开始在物流体系建设的另外一个核心节点上下功夫。在萧山,一座总占地1500亩,设计年交易量为300万吨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浙江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中。(记者 李晔 朱晨 杨健 吴长亮)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